一粒泡腾片夺走18个月大幼儿的命,这种用药方式还有多少被忽视?

2018-05-19 18:4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 漫说健康

儿童用药安全,小康医生也不是第一次说了。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在关于儿童用药时,酿造了很多悲剧。

每年因用药不当而导致我国约有3万名儿童陷入了无声的世界,

进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的儿童更是难以计数。

一粒泡腾片夺走了18个月孩子的性命,究竟还有多少儿童用药误区我们常犯?

央视纪录片《见证》中国的“药案寻踪”节目中,

就报道了令人惋惜的婴儿服用泡腾片死亡的悲剧:

一个大约18个月大的孩子,由于孩子感冒发烧,父母带着孩子去当地省级医院进行挂吊针输液。同时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是“娃娃宁泡腾片”,药盒上还有一张医院贴的服用标签,上面写着“口服”;另一盒是“柴黄颗粒”,上面贴着“冲服”的服用标签。

输完液后,母亲将标明“口服”的“泡腾片”盒子里掏出药丸,放进宝宝嘴巴里,随后再让宝宝喝水下去。

但没想到,才过了10秒钟,孩子的手脚突然颤抖起来,紧接着就是剧烈的咳嗽,脸色也开始发青。家长们赶紧采用拍背、催吐等方式,但病情越来越严重,孩子的心跳和呼吸深夜十分微弱,随后被送往抢救室手术。

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为何一片小小的泡腾片会要了18月大幼儿的命?

泡腾片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家庭药物。

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泡腾片,为何会酿成这场悲剧呢?

作为一种安全、实用的口服剂型,泡腾片不仅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而且经过调味的泡腾片口感很好。因此,深受很多人的选择和信赖。但记住!一般治疗感冒的泡腾片是需要放进水中冲服,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咽药丸困难的患者。

由于泡腾片属于特殊剂型,因此在服用时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因此在遇水后,二者就会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放其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充斥整个气道,进而引发窒息的危险。

因此,面对泡腾片,咱们绝对不能干吃,更不能吞服!

作为一种特殊剂型药物,医学上建议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中,等待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全部溶化后,再摇匀服下。

因此家长们还需要注意这几点:

1. 严禁直接口服或含服;

2. 儿童需要在家长看护下服用,更不能让儿童自行服用;

3. 储存时还需注意密闭,避免药物受热或受潮,导致药物变质;

4. 泡服时若发现有不溶物、沉淀以及絮状物等,均不能服用;

5. 服用后还需用清水漱口,减小酸性物质对牙齿的刺激,避免牙齿损害;

6. 由于泡腾片含较高的钠元素,因此长时间大量服用会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服用次要的老年人,更需要注意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期间,日常饮食中更需要减少盐的摄入量。

85%的家长给孩子喂药前,不会看说明书

当面对孩子生病,作为父母自然会感到心急。

但无论有多着急,在关乎人命面前更需要谨慎和注意。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就需要用专属的儿童药物!

儿童药物不是小事,用对症是药,但不对症确是毒。

而错误的喂养方式,更可能会酿成大祸。

不要等悲剧产生,再来后悔莫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