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病因是什么 瘫痪怎么诊断

2018-09-20 08: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瘫痪的病因

  瘫痪与多种不同的健康状况有关。最常见的包括:脊椎受伤、脑部受伤、多种硬化症、脑性麻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椎外露、中风、横向脊髓炎、后小儿麻痹症候群、部分运动共济失调症、脊髓空洞症及某种肌肉营养不良症。

  1、单瘫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滁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交叉性瘫痪多为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柬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二、瘫痪的鉴别诊断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是指一时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短暂而局限的脑功能丧失。其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二)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出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以55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多在动态和用力状态下发病。出现前数小时至数日常有头痛、眩晕及意识混浊的先兆症状。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呕吐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80%脑脊液中混有血液,50%患者呈血性外观,CT检查可见颅内血肿高密度阴影。

  (三)脑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于安静状态下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和体征,25%患者有TIA病史。起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发展,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出现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正常,脑部CT或MRI检查可显增示梗塞位置和范围。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脑栓塞是指来自身体各部的栓子,经颈动脉和椎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血管,引起脑功能障碍。其特点是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塞、心房纤颤等。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症状于几秒钟或几分钟达高峰。神志多清楚或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局灶性症状明显,多表现为颈内动脉受累症状。脑脊液无明显变化,CT检查见与动脉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区,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闭塞。

三、瘫痪的疾病症状

  亦称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脊髓前根、脊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

  病因: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临床表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

四、瘫痪的概述

  1、瘫痪(病证名)。又名瘫痪风。见《外台秘要》卷十四。指肢体痿弱不用的病证。《医贯·中风论》:“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无用也。”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侵袭经络所致。症见四肢痿废,不能运动,轻则手足虽能活动,但肢节缓弱无力,须靠扶持方能运用。治宜审察病因,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为半身不遂。下肢瘫痪,属于半肢风的范畴。参见偏枯、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半肢风等条。

  2、正常随意运动的完成,除了通过上运动神经无与下运动神经元实现外,还需要正常的肌肉和神经肌传导。上运动神经元起源于大脑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其轴突组成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与纤维束临床称为上运动神经单位。纤维束经放射冠丙束、中脑大脑脚、桥脑、延髓而进入脊髓、分别终止于脑干的颅神经运动核与各节段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位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其轴突经颅神经运动根或脊髓前根、周围神经而到达所支配的肌肉。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经肌肉接头,临床上称为下运动神经单位。凡上或下运动神经单位病变均可导致瘫痪。

  3、肌病性瘫痪可分两类,肌肉本身的病变引起的瘫痪叫肌肉原性瘫痪,神经和肌肉接点部位病变引起的瘫痪叫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其病因与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一部分周围性麻痹是由于酶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异常转移的结果。瘫痪的类型取决于损害的结构,同一结构的损害不论其病因如何,所引起的瘫痪表现是一样的。但肢体瘫痪可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瘫痪。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神经内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