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会不会得禽流感 禽流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2018-09-25 08:3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吃鸡蛋会得禽流感吗

  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吃鸡蛋而感染禽流感。但专家建议认为不能排除禽流感病毒可通过鸡蛋传播。鸡的鸡粪污染,而鸡粪里可能会有病毒存在,所以鸡蛋外壳应该用流水清洗,同时要注意洗手。另外,食用鸡蛋时应烹调充分,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禽流感的传播不仅仅是来源迁徙的鸟类,在家禽如鸡、鸭、鹅等家禽中也会有禽流感的病症,但鸡对禽流感的得病率较高,鸡一旦传染上禽流感,死亡率很高,农民将鸡得得这种禽流感叫“鸡瘟病”。

  当鸡得上鸡瘟病就会大面积死亡,以前人们并没有注意这些,最近今年,有人感染上了禽流感,人民才注意到,原来禽流感也会传染给人类,目前,处理禽流感的方法就是将得禽流感的禽类杀死深埋起来。

  当人类传染上禽流感就会出现像感冒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头痛、发烧、咳嗦,病情发展严重的会出现重症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等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现赶紧到医院就诊。

  由于禽流感病毒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一般不能在70℃摄氏度或以上生存,所以进食煮熟的家禽并不会感染病毒。不要吃生食物或半熟的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半熟的鸡蛋也少吃为妙。在厨房和冰箱中要将生熟食品分开。

二、禽流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禽流感(AI)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AIV),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的特征: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均具有神经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可凝集某些动物的红细胞;对呼吸道系统都有致病性等,特别是这两种病毒对粘多糖和糖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合力,尤其是对细胞表面的含唾液酸的受体具有更强的亲合力。

  正粘病毒科中只有一个属,即流感病毒属。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B、C三个血清型,它们之间抗原的差别可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出。A、B、C三型流感病毒除了其核蛋白及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外,还有以下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在野外条件下,流感病毒常从感染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抗灭活的抵抗力。此外,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三、禽流感如何预防才好呢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特别是上下班坐公交的时候,公交上的人多,而且空气也不流通,所以回家之后一定要清洁自己的手、脸!

  2、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3、如果所在区域已发现疫情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如鸡、鸭;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活的或未经煮熟的鸡鸭,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及时而彻底的疫区环境消毒。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

四、禽流感患者怎么护理才好

  保持清洁,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注意洗手,接触生肉、生禽或禽蛋后,必须再次洗手。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使用同一块案板或同一把刀处理生肉和煮熟(或直接入口)食物。直接入口食品中不使用生蛋或水煮嫩蛋。

  蒸熟煮透,确保安全。彻底加热可灭活禽流感病毒,加工时应确保禽肉制品中心达到70℃或肉的任何部分不能是淡红色。加工禽蛋时,蛋黄不应是流淌的或液体状。彻底清洁生肉接触器皿。生肉、生禽接触的表面和器具应清洁消毒,特别是熟肉制品不应直接放回到煮前所用容器中,盛放生肉容器清洁后方可盛放熟食。不吃生禽和生蛋,不在家庭屠宰和食用病禽或死禽。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禽流感病毒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能更快地康复患者务必遵循以上的提议。适当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患者们能多点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