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耳炎的知识 有9大常见的认识误区

2018-09-26 09:14 来源:网友分享

一、中耳炎的9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耳道检查及追问既往病史多能鉴别。

  误区三: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于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没有彻底根除很容易复发流脓鼓膜再次穿孔。

  目前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鼓室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炎性和胆脂瘤病灶获得根治,并能修复鼓膜听骨重建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

  误区四:中耳炎手术容易造成面瘫,能不做尽量不做

  由于耳科医生的操作水平有差异,间或有手术后面瘫的报道,且面瘫影响面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由于面神经就走行在中耳鼓室和乳突腔,手术中从面神经表面剥离病灶难免会刺激神经引起水肿,只要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生面瘫。耳显微外科技术越领先的地方面瘫发生的几率也是越低的,一般这种机构的发生率在几百分之一到几千分之一,最后不能恢复的就更少了。

  误区五: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

  由于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炎性或胆脂瘤病灶的刺激和破坏可以影响内耳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并出现耳鸣,中耳炎鼓室成形手术虽可完全清除病灶达到停止流脓的效果,甚至可以听骨重建,但也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的部分却不能提高,也不会直接减轻耳鸣症状。

  误区六:治疗中耳炎,只要吃吃抗生素就可以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要治疗其诱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可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有鼻息肉、鼻腔鼻咽肿瘤、鼻咽重度增殖体肥大等要进行手术。

  急性中耳炎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要用滴耳剂,鼓膜未穿孔期可用草酚甘油消炎止痛,穿孔化脓就要用双氧水和抗生素滴剂了,加用滴鼻收敛剂可加快病情的恢复。

  误区七: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八:中耳炎总是复发,是治不好的

  这是不了解中耳炎治疗近况的缘故,以往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中耳炎也就是现在的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少数行乳突根治术开放引流通道以防并发症。目前由于显微技术的发展,一些中耳炎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常用的术式是鼓室成形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又可听骨重建鼓膜修复达到根治和提高听力的效果,有经验的医师中耳炎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传统的中耳炎治不好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根除炎性病灶,鼓膜不修复易中耳鼓室进水化脓发炎,乳突根治术仅起到部分清除病灶和开放引流通道的作用,治愈的效果差,不易干耳仍易流脓,当然对预防并发症还是有较大的帮助的。中耳炎手术后复发不干耳仍是可以再次手术的,鼓室成形术不干耳的原因比较复杂,多与病灶比较严重咽鼓管不通等有关。

  误区九:预防中耳炎只要耳道防水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仅对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有一定的效果,对其他类型的中耳炎预防效果则比较差。鼓膜穿孔耳道进水后细菌很容易进入中耳鼓室诱发中耳炎急性发作化脓,所以平时预防耳道进水是必要的,对这类人群有条件的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修复鼓膜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对分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预防措施就不那么简单了,由于这类中耳炎往往和鼻子耳朵之间的咽鼓管阻塞有关,所以和咽鼓管相关的疾病都应预防治疗,如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鼻咽肿瘤、儿童增殖体肥大等,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早手术,防止进一步转化成慢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另外鼻塞感冒时尽量不要频繁用力回吸鼻涕以防中耳气体被吸走又不能很快补充引起气压下降鼓室积液。气压急剧变化如飞行下降时也易引起中耳炎,俗称航空性中耳炎,尽量避免这种环境的发生或气压变化明显时及时向耳内鼓气、口嚼口香糖等也能避免或减缓中耳炎的发生。

二、中耳炎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二、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种: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反复不止,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出现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颅外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

  四、颅外并发症有:

  1、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有生命危险。

三、中耳炎对大脑有危害吗

  (1)中耳炎有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有单纯性,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三种。非化脓性和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两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果是颅内合并症就有危害。

  (2)即使是后两种中耳炎,只要早期手术治疗,不发生颅内并发症,对大脑亦不会有危害。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这两种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常见的有大脑颞叶脓肿和小脑脓肿。这种并发症是很严重的,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引起脑室炎和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而死亡。

  现在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化脓性中耳炎获得早期治疗,这类并发症已大为减少,但在边缘和农村地区仍有发生,不可等闲视之。

四、得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儿童感冒常会并发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受损的常见原因。中耳炎可发生在一侧耳朵,亦可同时发生在两侧耳朵。儿童中耳受到感染的原因有可能是:

  1、集体生活增加感染机会: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日常要多提醒孩子自己注意卫生,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2、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感染细菌: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多带孩子到郊外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3、感冒:小儿的中耳炎与感冒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一般感冒刚开始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细菌容易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在耳朵与咽部之间有一条斜行的管道,医学上称咽鼓管,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是不同的,他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这样鼻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当然感冒后发生的细菌感染也就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耳鼻喉科五官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