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物理降温方法 诱发宝宝发热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2018-11-16 07:55 来源:网友分享

一、宝宝发热物理降温方法都有哪些呢

  多给孩子喝水

  孩子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不要给孩子捂汗

  过去老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发烧身体怕冷,就给孩子盖很厚的被,想靠捂热来帮孩子发汗,达到退烧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应该给他少穿衣服,盖薄被,这样才能很好的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把孩子手脚搓热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很烫,手脚冰凉,家长要引起注意了,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需要赶紧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家长要不断的为孩子搓手心和脚心,直到把手脚搓热为止。

  用温水擦拭全身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和手脚都很烫,就说明需要散热。这时除了给孩子少穿衣服外,还需要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腋下、脖子、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帮助孩子身体散热,一直擦拭到体温降下来为止。(孩子的皮肤比较嫩,要轻轻擦拭)

二、怎样给宝宝正确测量体温呢

  测体温时,要先把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35度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

  测腋下体温时,要先擦去腋窝下的汗,再把体温计有水银的一头放入腋部中央夹紧,10分钟后取出。

  测肝门的温度是,最好用肝门体温计。测温时,要将其慢慢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间最好略微延长。规定1分钟的测量3分钟;规定3分钟的测量5分钟。使用后要有肥皂水洗净。但腹泻,便秘的病人不要应用此法。

  在口中测温比腋下更准确。首先要把体温计洗净。水银部分用冷水蘸蘸再放入口中,要把体温计斜放在舌晴,测体温时轻轻闭住嘴,不要说话。

  看体温计数字时,应横持体温计缓慢转动,取水平线位置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

  若是午后发送的话,夜里一定要再测一次,第二天早上起床也一定要再测一次。测量的体温要记录下来,向医生提供,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体温计用完后,最好用75%的酒精消毒。传染病病人用过的体温计,更应消毒。

三、诱发宝宝发热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小儿发烧的原因一:非疾病性因素

  很多情况下小儿发烧的原因并不是身体出现了病症,而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对于小宝宝而言,最常见的原因有室温过高、衣着过厚。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出了婴儿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差,会使体温上升。这时应让婴儿躺在凉爽通风的地方,扇一扇风,多喝些清凉、稀薄的水果汁,过几个小时就会退烧。有时婴儿包裹得太多或穿得太厚也会致使体温升高,这时应酌情减少衣被。

  小儿发烧的原因二: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等感染所致,均可因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导致发热。最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肿大、腮腺炎、阿米巴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

  在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发热常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对于病毒或细菌的入侵,机体通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一些被称作细胞因子的化学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等,它们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刺激下丘脑前区产生前列腺素,使体温调控点升高,打破了正常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产热增加,在高的体温控制点上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导致发热。

四、宝宝发热吃什么药才好呢

  1、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 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优点: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2 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缺点: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

  2、布洛芬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优点:它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它的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缺点: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还有报道说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于3岁以上高热的孩子。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