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殴打同学后导致施暴者猝死,事后猝死学生家长拉横幅到校维权

2018-12-15 08:03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时寻双

  我国一直有死者为大的说法,不管生前做多少坏事、恶事,只要一入土,那就再大再多的罪孽也无需追究。但如果不追究事情的原委,只强调死者为大的话,那事件中的受害人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媒体报道,河南柘城县某中学,三名学生围殴一名同学,在理论的过程中,先动手打人的一位同学突然身子踉跄,向后退了几步倒在地上猝死。按照监控视频记录,这位同学并非被踹倒,倒地前与他人没有挨在一起。随后其家长到学校门口拉横幅“维权”,标语是“还我孩子命来”。

  而作为“致命事件”的参与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升级为“施害者”的角色。当然,持有这种认知逻辑的人,也看起来很自信,因为在他(她)们看来:“人都死了,你还想怎样”。可事实上,人死只是一种既定的事实,而作为生者来讲,“讲道理”,“摆道义”,才能生发更多的救赎可能。

  这其中不乏有人认为,“摆道义”就是“死者为大”,就是“死者有理”。可从道义本身出发去看,这分明是两回事儿。就“殴打同学时猝死”的学生来讲,肯定是悲剧,但是作为父母该如何维权,这着实也是一个值得追问的事情。毕竟,在死因不明的情况下,这种纠缠式维权并不会打开任何价值增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算是一种“归因错误”。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主动出手的学生没死,而是被围殴的学生受伤,那么事情就可能走向“另一边”。说到底,父母在维权的时候,并没有基于事件起因出发,而是以恶性的结果为依据。

  当然,作为学生来讲,在学校发生这种事情,家长是有权发问的,但是不代表纠缠式维权是正义的,是恰当的。因此,我们就更加有必要对其中的机理进行追问,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被无辜的卷入类似的无妄之灾中。因为,从因果出发,虽然被围攻的学生没事儿,但还是要问责围攻学生的责任,而非因围攻者猝死,事件就被反转。

  只可惜,从普遍的观感来看,“死者为大”的传统认知已经成为一种“真理”,并导致人们总是以“结果为导向”,而非“因果为导向”看问题。所以通常出现纠缠不清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从生活的近处来看,医疗事故和交通事故中,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比较大。

  就好比医疗事故,不管病人是自己原因导致身亡,还是医生原因导致身亡,都会追加在医生身上进行无限放大。一些医院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只好认栽。这种处理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只要“闹一闹”总能得到一些“赔偿”。

  与此同时,交通肇事中,这种模式也比较常见。死者家属先不管肇事原因,就好像自家人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有理似的。这种逻辑之下,“死者有理”就越来越被人们追随,而所谓的道义和法律也只能靠边站。可这样的处理方式真的好吗?

  不得不承认,人们在判断事件的触发过程中,往往依赖时间线条归因,而非寻找真实的因果关系。就比如“殴打同学时猝死”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现在的学校里有监控设施,很可能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从某种层面上讲,既然猝死的学生谁也没碰,很可能就是别的病因触发,具体与打架推搡有没有直接关系,还需要专业的法医进行鉴定。

  但是,作为父母在没有搞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就打着横幅维权,显然有些不得当,也并不会对案情有太大帮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不好还会影响事件的进展。事实上,这个时候,“被围殴的学生家长”站出来维权也并不过分。

  从事件的根本上看,不能因为“围殴者猝死”,就认为“被围殴者”就不能维权。但是,从普遍的观念认知来看,就好像没出事儿者不应该继续维权,而出事儿者不管有理无理都会持续纠缠,着实让人感到难以厘清。可这却是大多数人对于维权的一种基本认知。

  于此,家属在维权的认识上,越来越不以事实说话,而是以胡闹和纠缠谈条件进行利益的置换。这种观念久而久之,就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艰涩。明明没什么大碍,也会搞得兴师动众,明明可以100元看好的病,非得搞成10000元不可。

  只要彼此之间不是特别熟,就好像必须将对方掏空后,才会作罢。人们常说“死者为大”,可追根究底活人都不在乎,在乎死者的逻辑,多半也是一种裹挟之理。因此,从“死者为大”到“死者有理”,最核心的部分依旧是活人对活人的消解,而非活人对死者的追忆和维护。

  说到底,比起正义和法律,大多数人更倾向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在胡搅蛮缠中侵蚀别人的利益时,就代表有一天我们的利益也可能会被别人用同样的方式侵蚀。很多事情,虽然不一定会以牙还牙,但总有一天会如数归还。尤其,关乎共识的事情。

  如果在很多的事件上还如此一味的继续这种模式的解决方式,相信只会让社会丧失基本的公德心,让社会变的更冷漠,而且人人都会以蛮不讲理的姿态在处理事件,从而让社会丧失正能量。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