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母乳也有烦恼,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到底还能不能喂奶

2020-06-08 12:41 来源:快速问医生 作者: 漫说健康

我们国家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就是“母乳”,虽说现在有不少配方奶粉都有了技术提升,添加大量类似母乳成分的营养物质,但是这也仅仅是接近母乳的配方而已。没有哪一种奶粉,含有的成分和免疫活性物质能与母乳相媲美,所以母乳喂养才是正确选择。

然而,母乳喂养也并非是一帆风顺,除了要面对母乳分泌少的问题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因母乳找上宝宝,它就是“黄疸”!因母乳喂养引发的黄疸,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母乳性黄疸,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在我国约是1%~2%左右。

母乳性黄疸在临床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母乳喂养型黄疸(早发型),而另一种则是母乳性黄疸(迟发类型),这二者有一定区别:

1、早发型

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时因为妈妈在哺乳时缺乏哺乳知识、乳汁分泌不足,妈妈不仅不能配合新生儿吮吸乳房,同时乳汁也不能供给宝宝需求。这就导致孩子一直处于饥饿、营养不足的状态,再加上小宝宝的肠蠕动能力较弱,胎粪不能及时排出,胆红素也因此出现排出障碍、重吸收,从而导致了高胆红素血症出现;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宝宝就是饿的!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在孩子出生后3~4天内发生,在5~7天左右就可达到高发状态。这一点和生理性黄疸类似,但是在进行哺乳时,症状还会加重。

2、迟发型

几乎有将近70%的母乳喂养宝宝都会出现这种黄疸,目前对于迟发型黄疸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叫孕二醇激素的成分,它能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和排出,患儿因此出现了黄染症状;

这种情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以轻中度为主,很少出现重度情况。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的6~8天内发生,在2~3周左右就可进入高峰期,最长能持续2个月之久。

在出现母乳性黄疸之后,妈妈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还能继续哺乳吗?

1、早发型:这一类型的母乳性黄疸,其实和母乳本身的关系并不大,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一般,孩子是“饿的”。所以,妈妈们应该学会正确的喂养知识,提高母乳效率,多鼓励宝宝吮吸乳房,以此来增加泌乳量。如果母乳实在是不够吃,这时就不能再盲目追求母乳喂养了,及时添加配方奶粉很有必要;

2、迟发型:迟发型的母乳性黄疸,且已经排除了疾病和其他因素,宝宝的生长发育一直都良好,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频率等,症状也可以逐渐缓解。但是,如果胆红素值已经远远超过了15mg/dl,还是要谨遵医嘱比较好。

并非所有母乳的宝宝出现黄疸,就是“母乳性黄疸”,家长也不能忽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可能。如果自己无法判断,还是就医咨询医生比较好,再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可能后,根据医嘱来进行调理,用不了多长时间,宝宝就会恢复正常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