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专家谈健康教育:患者教育如何效果更好

2015-07-10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健康领域的患者教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医院或者企业都希望能与大众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传递健康信息。然而,多年的经验显示,由于患者本身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同,患者教育的有效性非常局限;而在很多情况下,参与患者教育的人群重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5月7日,由拜耳医药保健主办的心血管防治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拜耳医药保健全球临床开发副总裁Frank Misselwitz表示,面对大众的患者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在实践中,他发现患者教育的失败不仅仅在于信息不能有效地传播。有些时候,即使患者得到正确的信息,也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疾病防治的理念再正确,也很难有足够力量促使人们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针对一些慢病,拜耳集团已经开始尝试与小学合作,帮助小学生尽早树立对一些全球高发性慢病的正确认识。

  德国心内科医生Joachim Heister是患者教育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医患关系需要从现在的“患者向医生索要专业信息”转变为“教练与运动员”关系。“与急性病相比,慢性疾病领域患者自身的参与与配合对治愈和控制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医生不能高高在上,把医学信息说一遍就完事,好像教练不能只说一遍正确的动作,就指望运动员能够学会。”

  Joachim Heister认为,每个患者的教育背景不同、心里素质不同,医生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医生行医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告诉患者医学信息,而是像教练与运动员,能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布鲁塞尔大学健康产业经济学教授Leiven Annemans从学界的最新研究角度提出,慢病的患者教育需要在“告诉患者怎么生活”与“患者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举例,美国有一种方便蛋糕,制造商把所有成分都加入,主妇只需要加水,加热蛋糕就做好了。最初这个产品销量平平,营销总监到处找人帮忙想办法。有人建议,把鸡蛋和糖两个成分去除,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如此以来,消费者可能更有成就感,觉得这是她们自己做的蛋糕。该方法非常有效,方便蛋糕变得大卖。

  Leiven Annemans指出,现在患者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患者教育中传递的信息都是‘你必须要少吃盐、多喝水、少吃肉’等几乎命令的条款,自然让患者抵制。我们需要研究一种方式,让患者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选择,这样他更有成就感,也更愿意去改善生活方式。”

  Ghent大学心血管教授Ernst Rietzchel认为,患者教育的症结不在信息传播的不到位,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信息,我们从幼儿园便开始接触,难点是怎样才能真正触及要害,让信息转换为行动。他援引伦敦大学2011年刊登在《柳叶刀》的一篇学术研究称,该研究针对英国5800名吸烟者,一半定期收到戒烟的短信提示,一半是不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前者戒烟的概率是后者的两倍。Ernst Rietzchel建议,学界和业界应该有更多此类研究,探寻信息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方式。

  欧洲脑卒中联盟会长Jon Barrick最后补充道,患者之间的患者教育其实效果非常好。与医生或者业界对患者进行的教育相比,患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容易被接受。他鼓励中国建立更多的患者团体,让患者教育多一个渠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生活保健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