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自己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标准

2015-07-24 10:57 来源:网友分享

  在常规思路中,父母在选择幼儿园时主要关注软硬件两方面。软件多指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等;硬件条件包括幼儿园的场地、设施、卫生和食品安全条件等。除此之外,家庭的经济情况,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规划,幼儿园的远近等因素也是考虑的重点。这些常规的因素,我也会去考察的,但在优势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所重点考虑的,是另外一些因素。

  适合孩子: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好的幼儿园是为孩子补色增彩,而不是画一张新画。

  人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更多地盯着“幼儿园”本身和家庭情况,却很少考虑自己孩子的天赋特质、性格兴趣。于是,所谓当地的“好”幼儿园似乎对所有孩子都是“好”的,引得大家削尖了脑袋都要往里冲。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基于我们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白纸,父母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和标准把孩子画成“名画”。可问题是,孩子真是白纸吗?不是!孩子本身就是一张色彩斑斓的图画,他有自己的秉性、特质,上幼儿园前的几年生活,他也会形成自己的一些基本的观念、习惯。我们要找的幼儿园,就是能基于孩子固有的色调和韵律,为他补色增彩,而不是重新构建,再画一张新画。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明白,我们只是一名“园丁”,而没有能力成为孩子灵魂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是自己个体生命的建筑师。我们的使命是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去了解植物的本性和所处环境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它生长的方式去培育。在这个过程中,园丁必须要按照植物的本性来对其加以培育,而不是要植物遵从园丁的想法来生长。当我们明白了这层道理,那就会先立足观察自己的孩子是苹果的种子,还是梨的种子,如果是苹果的种子,那么就把他送到苹果园,而不是梨园。如果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梨的种子,却只因自己喜欢苹果或别人都说那个苹果园好而硬把它种到苹果园内,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比如,有些孩子生性腼腆、敏感、内向,你是否还要把他推向公认好、但管理较为严厉的园呢?他得不到老师充分的关注,又不善于表达自己,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会不会可能更胆怯、懦弱、自卑呢?而这样的问题,在一个生性乐观、活泼开朗的孩子身上就不一定会出现。

  所以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尽可能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能充分发挥和展示他自身特点、潜质的幼儿园,而不是别人眼里所谓“最好”“最有名”的。

  选择幼儿园,不仅要立足适合我们的孩子,还要尽可能的和我们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理念相契合,当然,这都要建立在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方针、模式和特色的充分了解之上。如果基本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分歧过大,甚至是对立的,孩子入园后,面对那些每天生出的具体问题,父母就会越发地对幼儿园失望,分歧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时间久了,难免会把自己的这份失望和焦虑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备受煎熬。父母需要明白,没有任何一所幼儿园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所有期望,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勇于做出自己的取舍。

  好老师:一位老师是否具有大爱和人文关怀,比他是否有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重要。

  很多父母都认为老师才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因素,不错!但好老师的标准在每个人心中也不尽相同。对老师的学识、能力,甚至是否具有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不是我最先考虑的。我考察老师的第一要素是:是否具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本,对孩子作为人和人性的尊重和肯定。唯有心怀一份人文关怀的老师,才可能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心中始终怀有一份悲悯情怀和大爱精神,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而这种情怀不是读了什么学校,参加了什么培训就可以学来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从骨子里反射出来的,也和这个人的经历、价值观和信仰有很大关系。

  识别一位老师是否具有这两点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在你任意时间到幼儿园,能看到孩子和老师脸上呈现出多少真诚的笑容,声音里透出多少温情的关怀。而当你的孩子回家后依然能津津乐道地和你讲述他幼儿园的生活,依然不失那份童真和快乐,第二天早上又急着让你送他去幼儿园时,那这位老师,就基本符合我心中好老师的定位。有了这份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至少能保证老师不会用暴力或冷暴力的手段伤害我的孩子。否则,连基本的身心健康成长都不能得到保障,孩子认再多的字,会背再多的诗歌,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坏的教育比没有教育还坏!也许是这几年听多了学校老师侮辱、体罚孩子的虐童事件,让我在选择幼儿园时越发看中老师的人品和爱心,而不是知识和能力。只有先能保证我的孩子在这所幼儿园中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他才有可能建立自爱、自尊,学会去爱别人,尊重别人。

  好的学习方式:充分地玩耍和游戏,才能帮孩子一步步积累智慧,赢得未来。

  孩子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点,好的幼儿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来教育孩子。学龄前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形象、具体、直观的,他们必须在玩、观察和体验中学习,一味地灌输知识不仅会造成孩子只局限于通过现成的概念去认识世界并形成观点,不再习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还会导致孩子渐渐失去好奇心、专注力、观察力、独立思考等优秀的品质,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所能体会的乐趣和成就感。所以说,游戏即童年,玩是学问的根本。我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多些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即使是常人认为的所谓“虚度光阴”。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疑问1:整天玩游戏,孩子会不会变得太没规矩?

  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游戏是建立孩子规则意识最好的方式。因为孩子要参与某个游戏,就必须以认可和遵守这种游戏的规则为前提。游戏会使孩子体会到互助、协作的重要性,而当孩子中途厌烦、耍赖时,为了能使游戏得以继续,又必须做出必要的妥协、牺牲和忍耐,这些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发展孩子的社会性都是意义重大的。

  疑问2:现在只顾玩将来会不会不能适应小学?

  如果你的孩子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并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独立思考,做事主动,你还

  怕孩子上什么学不适应呢?有了这些好的素质,应付所谓的应试教育,我认为只是小菜一碟,非常容易。因为在幼儿园已经发展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明白,我们的孩子属于20年后的世界,那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只是一味地为了迎合今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应试教育体制,那反而意味着,孩子可能会为赢在现在,而输掉未来。因为一味地迎合和适应,慢慢会固化成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让人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断地为自己设限。有一天你也许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被应试教育致残的孩子正是今天那些急着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而原本那些年幼时玩得开心的,能做他自己的,平常而普通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