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出现家庭暴力的心理是什么

2017-07-24 12:5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自卑: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无助: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反过来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较孤僻。

  撒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

  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越打犟劲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二、男人家庭暴力成瘾的6大心理

  1、很难控制感情

  男性主要通过语言信息来理智的处理事物。与此相对,女性的进行感情处理的右脑更加发达,比起有条理的找出事物的解决方法,女生更倾向于感情论事。

  因为大脑的结构不同,男女之间常常摩擦出火花。这种情况下,男性对女性生气的原因一头雾水,并且理性的解决方法往往不起作用,这时男性想说的话就会转化为拳头。其实男性本意是想和解,但无奈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2、男性的暴力来源于“不安”

  从心理学来说,男性的暴力来源于“不安”心理。男性不擅于表达,也不会倾吐内心的苦恼和烦闷。就算直接问他们,回答也只会是没事。长年累月,男性心中的压力和焦虑会越积越多,最后质变为家庭暴力。

  3、施暴之后更痛苦

  有家暴倾向的男性在施暴后,会有一段被称为“蜜月期”的相当温柔的时期。这个时期相当短暂,一过这个时期,男性会再次施暴。

  这个时期内,男性会很嫌恶自己,女性可以以这段时期为契机,打开他的心扉。例如,女性可以制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和他好好聊聊。不管是施暴的原因还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通过倾听交谈,暴力都可以被和平解决。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交谈,施暴男性会慢慢反省,最后改正错误。

  4、人格障碍

  研究调查,因人格障碍而产生家庭暴力倾向的男人占总比的1/4以上,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表现为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

  5、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很可能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在发病时,他们常会出现感知觉功能障碍,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鬼魅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而不自知。

  6、性别歧视

  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在一部分男人中,他们信奉男尊女卑的思想,并将家庭暴力当成是正常的家规或者逼迫女性言听计从的有效手段。

三、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

  (1)你可以找社区的妇女组织对你的丈夫进行教育和劝诫;

  (2)你可以到本地派出所报案,请他们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你的丈夫进行处理,并要求留下笔录;

  (3)你可以到街道和区市妇女组织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4)如果你受伤了,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诊断,请医生出具详细的伤情证明,并请人拍下伤处的清晰照片,保存好;

  (5)如果你受到严重的伤害,并希望你的丈夫受到法律的惩罚,你可以到法院起诉他犯伤害罪,并到有关部门申请伤情鉴定,这将是判定他对你伤害程度的最有利证据;

  (6)如果你正在遭受伤害、无力自卫,你可以大声呼救,并打110报警电话;

  (7)如果你受到严重的暴力威胁,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你没有必要像战战兢兢的羔羊那样回到他身边,承受不可预知的危险;

  (8)“挨打是丑事”、“家丑不可外扬”、“认倒霉”的想法是最危险的,它们使你放弃反抗和求助,须知只有你自己发自内心地反抗这种暴力,外界的帮助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9)为了永远摆脱这种痛苦,你可以和他离婚,他殴打你的证据也是诉讼离婚的有力证据;

  (10)你可以依据《婚姻法》46条的“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向法院提出自己的要求,当暴力发生时女性不要示弱。

  另外,预防家庭暴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婚后的第一次暴力事件。许多家庭暴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女性的一再忍让,使男性的施暴成为习惯。当暴力发生时,女性应该不示弱,让丈夫知道你是不可以忍受暴力的,婚姻中充满着心理较量,任何一种婚姻模式究其根源都是自己创造的。正处在恋爱过程中的男女现在就要注意观察双方父母的关系。因为有研究表明,暴力是学习而来的,有暴力史的家庭更容易产生暴力。

四、如何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子之间的暴力是互动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最初的发起者则是父母。应该说,父母对孩子的阻止是出于爱护,怕孩子走弯路。但是,他们没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几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付的代价。

  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

  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当教育有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承担了孩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类。在过多承担责任的同时,父母自然赋予了自己无上的特权。这样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锻炼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 有财产来支配(虽然是在爱心下的支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予以尊重,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再加上家长一时的冲动,家庭暴力就产生了。

  如何防止孩子再受家庭暴力

  产生青春期暴力行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是孩子,所以他们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而没想到要去矫正一下自己的行为。

  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父母特权、父母霸权、对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等等。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较为反感,而和另一方相处还可。在对父母进行心理治疗时,丛中教授会告诉让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暂停一切对孩子的管理,让另一方来管理。然后,再进一步调整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远期效果,父母要调整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点,有自己内心的真理,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平时少对孩子训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对待孩子要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及时、肯定、实事求是,尤其要对孩子的做事态度,而不仅仅是行为结果给予表扬。

  一个人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爱;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一样的。远离家庭暴力,社会要做的是给每个孩子以关爱,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以及对施暴者的惩戒,让他们怀着一颗兼爱之心,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杜绝家庭暴力的根本措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