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并非羞怯:30%的人天性内向但蕴含强大力量

2017-06-02 10:05 来源:网友分享

  会让外向者兴奋的情形,是内向者惧怕的,但在刺激的同时,这类场景往往也蕴含着危险。外向者更追求结果本身,然而兴奋感会让他们淡忘周围的警告,内向者反而会想得比较周到。

  人们常常认为内向的人很害羞,不过内向与害羞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尽管两者之间确有重合的部分。害羞是一种焦虑的情绪,带有行为上的抑制性。害羞的人往往害怕社会对他们做出负面判断,因而会尽量避免社交场景,尽管有时候他们也想加入其中。内向的人也会躲避社交场景,但躲起来的理由则是――他们更想一个人呆着。

  内向的人在社会中并不少见,然而要准确地理解“内向”这个标签究竟意味着什么,还得花一番工夫。

  一则统计数据显示,约有30%的人天性内向。而这些内向者在谨慎、胆小的外表下,所蕴含着的强大力量。

  内向不等于羞怯

  据《时代周刊》报道,人们常常认为内向的人很害羞,不过内向与害羞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尽管两者之间确有重合的部分。害羞是一种焦虑的情绪,带有行为上的抑制性。害羞的人往往害怕社会对他们做出负面判断,因而会尽量避免社交活动,尽管有时候他们也想加入其中。内向的人也会躲避社交活动,但躲起来的理由则是――他们更想一个人呆着。

  “社交对内向的人来说并不是多么伤脑筋,内向者只是觉得少参与为妙。”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儿童情感研究室主任路易斯・施密特说。在社交活动中,外向者靠混迹在人群中获取能量,内向者反而会觉得累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外向者,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汲取了成倍的正面能量。

  当今世界,似乎更有利外向者生存。层出不穷的研究指出,社交已同低胆固醇、定期锻炼一样,成了拥有良好体魄的先决条件。极其害羞和内向的人更易被艾滋等疾病压垮,而且比起外向的人,他们在疾病面前也更易沮丧。在求学时也同样如此,表现积极的孩子能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而安静的孩子则呆在教室的角落中任由忽视。

  “传统文化期待我们成为外向的、好交际的人。”美国西北大学英语专家,《羞怯:正常行为是如何成为疾病的》的作者克里斯多夫・兰伊说,“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期待,那些内向的人在这种期待面前反而成了有问题的人。”《安静:内向者在聒噪世界中的力量》的作者苏珊・凯恩则指出:“我们生来是外向还是内向,如同性别一样,都是我们的身份特征。社会对内向者的偏见,导致能力、才智的浪费。”

  社会上的这类潜规则恰恰低估了内向者的优势。比如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和人际社会是一体的。内向者很快就利用电话将所有的朋友纳入人际网络中,而这种交友方式又常常是深入、有益的。比起外向者来,内向的人显得更仔细,这就意味着,他们对待问题深思熟虑,自然能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此外,内向者更擅长倾听――毕竟当你不是那个滔滔不绝的谈话者时,就更容易做到聆听。这一特点代表着,内向者常能当好领导的角色。当安静地坐着并集中精神时,内向者能在长时间的独处中发挥他们的特长。

  值得指出的是,人的性格并不只有内向和外向这两面。有一类人被称为“中间性格者”,处于在两种性格的中间地带。

  内向是天生的

  伪装是内向者在面对世俗偏见时常用的手段,很多人从小就掌握了这种技能。科学家发现,人们会变得内向还是外向,完全是天性使然。早在母亲的子宫中,婴儿就会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形成性格上的倾向性。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凯根曾就此发起过一项先锋性质的实验。1989年,凯根及其团队对500名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研究。他们把这些婴儿放置在带有不同刺激的实验房内,这些房间布满了气球、彩色的运动物体,以及蘸过酒精的棉签。其中约有20%的婴儿对这些刺激反应强烈,他们会一边大哭一边挥舞着小手臂;40%的婴儿相对安静些;其余40%的婴儿则处在平静、哭闹这两个极端的中间。

  根据凯根的推测,那些对外界刺激有明显反应的婴儿――也就是那组被称为“高敏感”的婴儿,在青少年时期会成为内向的孩子,而“低敏感”的婴儿可能会变成外向的人。当实验对象长大后,凯根的推测得到了证实。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医生卡尔・施瓦兹看来,人们这种天生的性格倾向尽管不是决定性的,但的确有迹可循。“在婴儿时期对刺激表现得十分敏感的宝宝,或许将来成不了一名证券经纪人或者另一个比尔・克林顿。”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隆曾在《高度敏感的人》一书中,为我们揭露了性格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本1997年出版的书中提到,内向的人对刺激的抵抗性偏低,在一屋子的气球面前,他们很快便学会用抑制性的行为来保存有限的能量。对内向者而言,“地狱”并非是要面对人群,但人群的确是一种刺激。一场鸡尾酒会、一次集体研讨,就会让他们的神经饱受折磨,而外向者却对这类刺激乐此不疲。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