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被欺骗了!——解读安慰剂效应

2016-07-28 11:46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范翠风

  微信朋友圈一直以来都是谣言的重灾区。近日来,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着一条消息:韩国流行在考试前给孩子打“聪明针”,这种“聪明针”能够使孩子注意力更集中,脑子转的更快,考试时候的状态也会更好。可是“聪明针”是否真的有用呢?医生称所谓的“聪明针”可能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什么是安慰剂效应以及为什么安慰剂效应能够欺骗我们大脑。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1、为什么安慰剂效应可以成功的欺骗我们的大脑呢?

  需要明确的是安慰剂效应是一种真实的生理反应。比如:病人服用了一种一般的药物,但是医生明确的告诉了病人这个药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那么,病人在用药后真的减轻了相关的症状,这就很大可能是产生了安慰剂效应。为什么会产生呢?这与病人的受试者期望效应有关。受试者期望效应可以引导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相信病情得到改善,因此安慰剂效应就会出现。

  2、哪些人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呢?

  易出现安慰剂效应的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依赖性强、易听信谣言、对自身的自信心不足、经常会过多的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总的来说,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长期的患病,使这些病人更加易相信谣言的,甚至有一些迷信,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得一些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的骗局有成功的可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