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

2016-12-16 17:08 来源:网友分享

  

  生活在纷繁的社会,追求身心的健康、幸福不是一件易事,很多时候会觉得疲惫,甚至迷茫。

  除了受到一些外界客观原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太多“门槛”,唯有打破这些幸福路上的“绊脚石”,才会活得轻松、快乐。

  记者采访心理专家,教你迈过前行路上自我束缚的障碍,重新找回那个洒脱、乐观的自己。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

  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会根据别人的看法给自己定格。

  事实上,别人怎么看你真的那么重要吗?生活中如果能真正认识自己,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赞美、议论,甚至讽刺呢?

  不要无缘无故地接受他人的赞美,也不要贸然接受别人的批评。 先经理性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遵从所有“规则”

  法制社会离不开规则,规则利于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每个人必须遵守。

  然而,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规则”,它们可能来自家庭、他人或自己,无关法律、道德,总以“你要怎样”、“你该怎样”、“你不能怎样”等形式出现。

  遵守这类约定俗成的规则可以使人踏实、安心做事,不用担心出局。但从另一方面看,当一个人完全被圈子的“规则”所限定,付出的代价就是很多想法会被压抑。于是,生活像被“绑住手脚”,全按规则来过,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热爱的活法。

  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守着规则过日子,可害怕“出圈”后不被认可,承担“违规”带来的惩罚。其实,有时跳出圈子比一再墨守成规更能让人发挥潜力,赢得机遇。

  追求完美

  莎士比亚曾说:“最理想的境地总是不可达的,但人们往往不知应该退而求其次,结果只能碰到头破血流。”所谓的完美主义,就是一种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苛刻的不良心态。

  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从而带来巨大压力。相反,如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去过分追求完美的话,可能会做得更好。

  不妨试着做些感恩练习, 关注已经达成的目标,或每天睡前回想3件值得高兴的事, 知足常乐。

  不敢冒险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依赖经验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敢冒一点险。这种思维模式容易使人缺少创新,难以发现生活的美好。

  人们之所以不敢冒险,根源在于担心自己不行,但实际上,冒险精神的核心是体验,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生活中应尽可能探索一切可能,看看自己的潜能能有多大。

  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尝试在亲友前大胆说出一直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或做件自己本不擅长的事。

  依赖他人的建议生活

  为了避免走冤枉路,参考别人意见未尝不可,但凡事都听别人的,就会慢慢丧失自我判断和决策能力。过于依赖他人意见,往往是内心脆弱、缺乏勇气的表现,想要跳出这个怪圈,先要强大内心。

  建议 从小事练习,试着做些决定,比如和朋友点餐时,为自己点一道菜;想穿什么衣服,不用征询别人好不好看,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控制欲太强

  控制欲太强的人希望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试图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会在无形中破坏原本亲密的关系,比如夫妻、亲子、朋友等。

  想让一个有控制欲的人不再“掌控”是件难事, 不妨从控制人转向控制事,并从控制事上找到快感。比如,刚退休的老领导可尽可能发挥余热,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来说,可在家里养只宠物,将自己的控制力转化为对它们的宠爱。

  盲目取悦每个人

  朋友有求必应;面对任何求助,习惯回答“没问题”……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维持和他人的关系,过分关注他人的感受,不惜忽视自己的意愿,表面上迎合了别人的需求,却让自己攒下“内伤”。

  与人为善没有错,但一味迎合他人,未必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理解,还容易让别人看轻。一个内心没有底线的人容易成为别人的“奴隶”,何谈幸福。

  一个人的自我边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需要不断积累、强大内心。为人处事中,要在关键时刻摆正立场,敢于说“不”,才会得到尊重。

扩展阅读:


一、心理应激的病因

  〈1〉个人利益和权益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来自各个方面,有时不能以个人愿望为转移或无法控制。如家庭中经济困难,天灾人祸,生死离别,工作中的严重挫折,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等等。

  〈2〉外界要求超出了本身能力限度。如一个人当学生时工作积极,学习也特别好,人际关系好,担任班长后,感到力不从心,不能胜任工作,致使压力很大量。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

  〈3〉理想破灭与事业失败。

  〈4〉心理冲突特别激怒。当一个人处于心理矛盾时感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如做了错事,交代怕受处分,不交代怕瞒个住被查出,终日处于紧张、焦虑、期待、揣测之中。

  〈5〉肌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当肌体处于疲劳、饥饿、受伤、患病时再遇不良刺激则难以承受。

  〈6〉过去经验对心理应激有直接影响。当相同的应激源再次出现时,则有一定耐受性,多次参加比赛和首次参加紧张程度大不一样。

  〈7〉个性特点对心理应激起重要作用。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和获得别人的帮助,人际矛盾极易获得解决,因性格外向、好胜心强,所以对各种应激源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相反个性特点内向,固执,抑郁者耐受性低。

  〈8〉社会支持对缓解心理应记得有明显效果。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是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别同情的体验。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