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的蔬菜食谱 一岁宝宝不能吃的食物

2017-01-03 17:34 来源:网友分享

一、一岁孩子吃什么蔬菜呢

  宝宝可以多吃些红、黄、绿色的四级蔬菜、水果。不同口味和颜色的辅食,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的宝宝的兴趣,让宝宝的胃口大开。也可以将宝宝喜欢的蔬果,如苹果条、土豆条、南瓜条、黄瓜条等做成手指大小的食物盛在餐具上,吸引宝宝自己动手拿来吃。
  1、胡萝卜山药粥 食材:排骨适量、山药30克、胡萝卜30克、稀饭30克、姜适量、盐适量。做法:胡萝卜切块。排骨过水,去味去血水,烧好热水入生姜备用,放入已过水的排骨,加入食盐,大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30分钟左右。加入山药,胡萝卜,炖煮15分钟。取山药胡萝卜捣烂。备好白米稀饭一小碗。加入稀饭,视情况加入些排骨汤,煮开。搅拌均匀即可。
  2、三鲜豆腐泥 食材:豆腐50克,黄瓜25克,猪肉25克,鸡蛋1个,食盐少许,葱适量,植物油适量。豆腐泥的做法豆腐洗净,压成豆腐泥。猪肉洗净,剁成泥,备用。黄瓜洗净,切碎。鸡蛋磕入碗中打散,搅拌均匀。炒锅放油烧热,下入蛋液,炒熟后搅成鸡蛋碎,备用。炒锅再放油烧热,用葱花爆香。放入猪肉煸炒。炒至猪肉变色时加入豆腐泥和黄瓜继续煸炒。炒至将熟时再放鸡蛋碎,一起炒匀后加盐调味即可。

二、一岁孩子忌食什么

  为了避免宝宝出现偏食和营养过剩的情况,有些食物还不宜列入这一时期宝宝的食谱计划。
  1、腊肠:腊肠属于腌制食品,含有亚硝酸,亚硝酸会加重人体肾脏的负担。由于宝宝还太小,肾脏各器官还未发育完善,食用腊肠后,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制作腊肠时,添加了多种调味剂,宝宝的味觉处于发育阶段,不宜食用。另外,腊肠华中的肥肉比例高达50%以上,含有极高的脂肪和动物性蛋白,宝宝摄入后,容易导致体内脂肪过剩,增加肥胖症的概率。因此,3岁以内的宝宝应禁止食用腊肠,10岁以后的宝宝也应少食或不食腊肠。
  2、熏肉:熏肉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盐腌渍,人体摄入较多的盐,易引起体内纳水潴留,造成水肿。熏肉的热量很高,脂肪含量丰富。一方卖弄,大量的脂肪的摄入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米甚至导致营养过剩,使宝宝出现肥胖症;另一方卖弄,熏肉中所含有的额脂肪很容易转化为过氧化
  3、咸鱼:人和咸鱼都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二甲基亚硝胺,这种物质对宝宝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据调查,10岁以前开始吃腌制品的宝宝,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另外,咸鱼中也含有较高的盐,而高盐食品一方面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造成宝宝出现局部水肿;另一方面,还易诱发高血压病。因此,3岁以内的宝宝应禁食咸鱼,3岁以上10岁以下的宝宝也应少食或不食咸鱼。
  4、花椒:做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并不建议宝宝食用。一方面,花椒容易消耗肠道水分而使胃腺体分泌减少,造成人体肠道干燥、便秘等症状;另一方面,宝宝的味蕾很敏感,且处于发育夹断,花椒的口味太重,食用过多易造成宝宝口味偏重,不利于宝宝味蕾的发育。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不宜食用花椒,2岁以后的宝宝也不宜多食。

三、一岁宝宝一天的进食时间表

  主要食物:粥、面食(面条、面片、包子、饺子、馄饨等)、软饭。
  辅助食物:母乳/配方奶、白开水、鱼肝油(维生素A、维生素D比例为3:1)、水果汁、菜汁、菜汤、肉汤、米粉(糊)、磨牙食品、菜泥、水果、肉末(松)、碎菜末、肝泥、动物血、豆制品、蒸全蛋、馒头、面包、小点心(自制蛋糕等)。
  餐次:母乳或配方奶2次,辅食3次。
  上午:
  6:00母乳喂哺10~20分钟/牛奶或配方奶200毫升,菜泥30克;
  8:00喂磨牙食品/小点心若干,菜汤/肉汤100~120毫升,水果1~3片;
  10:00喂粥一小碗(加肉松、菜泥、菜末等),鸡蛋半个,饼干2块/馒头一小块;
  12:00喂碎肉末/碎菜末/豆腐/动物血/肝30~60克,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120毫升;
  下午:
  14:00喂软饭一小碗,碎肉末/碎菜末/豆腐/动物血/肝30~60克,鸡蛋半个;
  16:00喂磨牙食品/小点心若干,水果1~3片,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200毫升;
  18:00喂面条/面片一小碗/小饺子3~5个/小馄饨5~7个,豆腐/动物血/肝末/肉末/碎菜末30~50克,肉汤50~100毫升;
  夜间:
  20:00喂馒头/蛋糕/面包一小块,磨牙食品若干,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120毫升;
  22:00喂母乳10~20分钟/牛奶或配方奶200毫升;
  备注:鱼肝油每天1次,每次400μ。

四、一岁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一岁宝宝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宝宝开始学走路,学说话及认知周围的事物,体力脑力消耗相对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素来帮助身体发育,所以爸妈们必须确保宝宝能够摄取到充足均衡的营养,以帮助宝宝奠定一个良好的健康基础。
  1、避免宝宝厌食、偏食。宝宝慢慢表现出对食物的喜恶,甚至不愿意尝试新食物。因此,爸妈要做好榜样,不要在饭桌上挑食,以免给宝宝留下某些才不好吃的印象。其次,吃饭前要控制宝宝的零食摄取量,特别是在饭前1小时内。爸妈还应经常变动宝宝辅食的种类和口味,这样是改变宝宝厌食、偏食的方法。
  2、适量摄入蛋白质。宝宝的胃肠道很柔嫩,消化器官没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蛋白质做为构建身体和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如果摄入过量则会增加婴幼儿的代谢负担。而长期摄入精细的蛋白质,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消化道处理能力,最终导致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其实,蛋白质只是宝宝营养摄取的一部分,其它如谷粮、蔬果等也是宝宝能够健康发育的重要元素,爸爸妈妈要做的,其实是保证宝宝营养摄入多元化、做到平衡膳食。
  3、锻炼宝宝咀嚼能力。宝宝吃东西的神情越来越坚定,咀嚼食物的能力越来越强。此时宝宝的菜单中必须增加食物的种类来锻炼宝宝的进食能力。如可增加宝宝自己拿在手上吃、靠门牙就能咬断的食物。
  4、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爸妈们应该在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食习惯方面下功夫。首先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吃饭,甚至所坐的桌椅、所用的碗碟勺子也要固定。吃饭时不要让宝宝一边吃一边玩,更不能养成宝宝前边跑,大人后边追着喂的坏毛病。另外在吃饭时,还必须将那些可能会转移宝宝注意力的东西或玩具移开,使他专心致志地吃饭。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