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2017-01-21 17:53 来源:网友分享

一、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1.宝宝打预防针之前,家长要给宝宝洗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清楚宝宝的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2.打预防针后,宝宝要避免剧烈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如果反应加重,应请医生处理。
  3.在饮食方面,民间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如:主张给宝宝吃些小鱼、小虾或香菜之类的“发物”,意在让预防针“发”出来以取得疗效。另外一些家长则主张“忌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怕干扰了预防针的效果。
  其实,预防针一般是由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体,产生能杀灭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体来完成的,只要抗原达到一定数量,身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抗病力,达到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即使吃“发物”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忌口”(如不能吃鸡蛋、鱼、水果等)更没有道理,因为打预防针与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后获得的抗病作用主要体现在抗体的质量上,而抗体实际上是一类特殊蛋白质,若能多吃点蛋、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使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若片面听信传言,造成宝宝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缺乏,反而削弱了预防针的功效。

二、如何处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打预防针后,由于机体受到疫苗的刺激,一般都要出现某些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卡介苗接种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等变化),但也可能因为技术问题或宝宝本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从而出现异常反应。此时该怎么办呢?
  1.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卡介苗接种后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是化脓性淋巴结炎,发生率约为0.5%~4%,多与卡介苗菌种、剂量、宝宝年龄、接种途径及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如果发炎的淋巴结肿大不超过1厘米,属于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如果肿大超过1厘米,且发生软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作局部抽脓。如果局部已经破溃流脓,可撒上异烟肼粉,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同时口服异烟肼,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8~10毫克计算,疗程约1~3个月。切忌用不卫生的方法挤压或随便切开排脓。
  2.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接种后常常出现发热与局部反应,约有2%~6%的宝宝接种后发热达到39℃或以上;5%~10%打针局部出现明显红肿和硬结或疼痛,持续48小时以上;个别严重的宝宝,也可能出现惊厥或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宝宝以后复种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联疫苗,改用白破二联针,因为神经系统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出现高热症状的宝宝,可服退烧药;出现惊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宝宝,应及时就医。
  3.麻疹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接种,一般很少出现严重反应,约有5%~15%的宝宝在接种6天后开始发高烧,持续可达5天以上,最好请医生处理。

三、哪些小儿不宜打预防针

  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适宜接种疫苗的,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则不宜进行预防接种,或应暂缓进行预防接种:
  (1)小儿患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肺炎、急性传染病等引起发热时不宜预防接种,应待疾病痊愈后再接种;
  (2)正在腹泻的小儿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3)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家庭成员中有人正患活动性结核病,孩子与其又无法隔离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
  (4)患有严重慢性疾病者,如肝病、肾炎、心脏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过敏性疾病,如严重湿疹、哮喘、过敏性体质者不宜接种;
  (6)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为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症;
  (7)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否则容易引起抽风等严重后果;
  (8)严重营养不良患儿不宜接种,但轻、中度营养不良如无并发症不应列为禁忌症;
  (9)最近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在6周内不应接种疫苗。
  (10)接种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后,有严重的接种后反应,出现高热、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下次不能再用"百白破",可改用白喉、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因为这种神经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引起;
  (11)患过麻疹、百日咳、结核等传染病的儿童,没有必要再接种相应疫苗。

四、小孩预防针多打好还是少打好

  过多地注射疫苗,不仅不能使宝宝获得应有的抗病力,反而可能使免疫力降低,甚至无法产生免疫力,医学上称为免疫麻痹。如同我们进餐,本来吃300克食物就够了,获得的营养足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若为了多获得营养而拼命多吃,吃上500克甚至上千克,表面上看吃入的食物多了,但实际上获得的营养并不会成比例地增长,反而因加重了胃肠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而减少了营养素的吸收,得不偿失。
  另外,各种疫苗确系用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制成,虽然经过杀灭和减毒等特殊处理,但仍会有一定毒性,接种后可能发生一些反应。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将培养细菌或病毒生长所用的物质完全清除掉,这些残留物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重者发生休克。这种过敏反应的发生往往随着打针次数的增加而增多。为避免发生意外,应在不影响免疫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种次数与注射数量。
  接种疫苗太少的话,正如进餐一样,没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身体很难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样不是明智之举。
  正确之举是严格遵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因为计划免疫程序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不要随意更改。如:宝宝出生时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2个月时服用脊灰疫苗,3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8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等等。既不要漏打或少打,也不要多打。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方针”,完全可以避免接种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尽收其利,保护宝宝免受传染病之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