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新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不是梦想

2016-11-16 23:35 来源:网友分享

  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2016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

  项目负责人:陈仲强团队成员孙垂国、齐强、郭昭庆、李危石、曾岩、钟沃权、孙卓然

  从1名患者的救治经历谈起...

  2012年初,西安的闫先生刚满55岁,突然发觉自己的双腿发麻,走起路来两腿发沉,在家活动不太受影响,但不再喜欢户外运动了......之后双腿的症状慢慢加重,到5月份时在平地上走路都感觉非常不稳定,总有一种脚底下没根、随时要摔跤的感觉。

  闫先生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全脊柱ct检查后提示为“胸椎管狭窄症”,随后被告知了一个有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他的病保守治疗无效,必须尽快接受手术,不手术治疗的话可能一两年后就会发展到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而即便接受手术,仍有大约30%的可能发生术后截瘫......

  他连续跑遍了西安、上海、北京的多家著名医院,都得到了非常近似的答案,他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暗淡无光了……

  经过多方打听,闫先生了解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陈仲强教授是业内公认的最权威的胸椎管狭窄症专家之一。7月份闫先生如愿挂到了陈教授的专家号,经过陈教授详尽的病情分析,闫先生更加具体的理解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和手术治疗的紧迫性,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住进了骨科病房。

  8月下旬,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闫先生顺利的接受了多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联合环形减压及去后凸术。当从麻醉状态醒来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双腿没瘫,而且明显比术前轻松了,他激动的留下了热泪。术后1周闫先生就出院回家继续休养了,后来双下肢感觉越来越好,术后半年已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他的世界又充满了阳光……

  技术名称

  胸椎管后壁切除联合去后凸术治疗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技术内容

  胸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领域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由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理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导致椎管管腔变窄,脊髓受压后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严重时截瘫。

  手术治疗是胸椎管狭窄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长期以来其手术发生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术后截瘫风险高达30%以上。

  北医三院骨科陈仲强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推进胸椎狭窄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立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技术。尤其是针对临床诊治中最为棘手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在尝试了传统的侧前方入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等多种手术技术,详细总结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自2012年创造性的提出了选择性环形减压并去后凸的新思路,经过4年多的临床验证和改良,取得了优异的临床疗效,使大量面临瘫痪威胁的患者得以顺利康复。

  


  该项新手术技术包括三个主要的手术步骤:

  首先切除所有狭窄节段椎管的后壁,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其次选择脊髓前方压迫最重且最靠近后凸顶点的节段进行环形减压;然后通过适度减轻胸椎的后突程度并适度短缩脊柱,使得脊髓变得松弛,从而实现脊髓前后方的压迫均充分解除。

  这一新技术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显著提高了该类疾患的疗效,目前在北医三院已成为治疗此类疾患的标准术式。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传统方法:针对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单纯切除狭窄节段的椎板,通过间接减压机制进行治疗。优点是操作简单而安全,但由于胸椎生理性后凸的存在导致较多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满意。

  后来,为提高疗效,国内外多位专家致力于胸椎管环形减压,采用直接减压的机制,但多节段的环形减压一方面增加了脊髓损伤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脊髓的血运造成了较显著的干扰,结果术后发生症状加重的比例居高不下。

  本项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技术既不是单纯进行脊髓后方的减压,又不是对所有节段进行环形减压,而是在后方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的进行环形减压并减轻狭窄节段的后凸,综合了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两种机制。

  通过一个相对比较限局的创伤获得了一个比传统方法显著优异的疗效,同时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既是一种手术技术的创新,也是对胸椎管狭窄症减压机制的一种创新。

  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该技术适用于3~12个节段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导致的复杂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尤其适用于狭窄节段脊柱的后凸程度较重者。

扩展阅读:


一、腰椎管狭窄的并发症

  1、腰腿疼痛:很多患者会出现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就是因为它起初是一些轻微的疼痛症状,所以并没有让患者足够重视。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疼痛有的放射到下肢,痛的性质为酸痛、刺痛、灼痛等。少数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臀部甚至腹沟部,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部分患者行走时腿痛、麻木或无力,并逐渐加重,以至不能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症状消失,继续行走疼痛又出现。

  2、间歇性跛行: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有逐渐加重的沉重感、疼痛、麻木、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至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时产生腰腿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立即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椎管狭窄病人往往主诉多而体征少。检查脊椎偏斜不明显,腰椎正常,只是后伸痛。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只有中度牵拉痛。少数病人下肢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有时减弱或消失。

  3、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由此可见,腰椎管狭窄对人体健康存在着巨大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腰椎管狭窄症除了带来以上三大并发症外,还会导致马尾神经受压迫,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碍症状。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椎管狭窄

挂号科室:外科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之品。

椎管狭窄一般分先天性(原发性)和后天性(继发性)。按部位分为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分可分为中央型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孔狭窄。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头晕、手麻、无力、发软[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医院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