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为什么会患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病

2016-11-16 15:2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症状

  一、症状:

  发病年龄小,多在婴儿期,少数在母体子宫内发生,而误诊为宫内窘迫。心脏正常的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因定期健康检查或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心率快,节律不齐。常持续数月至数年,通常于3岁时自行缓解,预后较好。部分婴儿因持久心动过速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伴发于心脏病的患者,其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由于持久性心动过速可使心力衰竭加重,预后取决于原发心脏病的严重程度。部分患儿因心室率不快,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因心室率快,临床表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甚至休克等改变;部分可因原发病而就诊。临床心脏体征:心律明显不齐,心音强弱不一、低钝,部分可闻杂音,部分有心力衰竭的全身表现。

  二、诊断:

  根据典型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能明确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其次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可能病因

二、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不正常或病毒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新生儿期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易导致心律失常。此外,病毒性心肌炎、呼吸窘迫综合征、低钙等也可诱发本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心房内异位起搏点移位或心房内传导阻滞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常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围生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患者,其发生可能与在发育中的心房肌动作电位及自律性变异有关。动物实验提示新生动物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较短,最大舒张期电位降低及平台期短,而且心房肌的易损性增高,对外加刺激可引起反复反应。上述所见与临床观察到的新生儿与成人比较,心房肌不应期较短和传导速度更快相一致。此外,小婴儿心脏副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而交感神经支配不完善,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也可导致心房肌的易损性。随着心脏组织及其自主神经系统发育日渐完善,婴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自行恢复。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风湿性瓣膜病及高原性心脏病均可发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曾报道洋地黄中毒引起伴有不同程度房室阻滞的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我们见到1例先天性颈、胸腔淋巴管瘤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一过性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制尚不明,可能由于心房组织的兴奋性及不应期有较大的差异,形成心房内微折返环;也有人提出触发活动可在发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起作用。

三、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治疗

  治疗主要是针对伴随疾病及原有心脏病。一般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常不能奏效,除非并发心力衰竭,用洋地黄类制剂是有害无益的,曾有因加大地高辛用量而致死亡的报告。无心脏病患者,除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持久性心动过速所致心肌病和(或)发生心力衰竭外,多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缓解。曾报道用胺碘酮治疗成功的病例,患儿3岁,大动脉错位并发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250~300次/min,发生心力衰竭。用地高辛,维拉帕米(异搏停)治疗无效。换用静注胺碘酮,首剂5mg/kg,于60min内输入,心率减慢至115次/min,但仍有心动过速,继续静滴胺碘酮每小时1.5mg/kg,15h,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天15mg/kg,分3次。用药16h后转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min,心力衰竭控制。我们用胺碘酮治疗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也有效。胺碘酮有延长心房组织动作电位时限及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可终止折返激动,可能对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有一定效果。胺碘酮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血浓度升高而引起中毒反应,故地高辛用量应适当减少。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虽不易控制,但大部分在1~4个月后可自行消失,尤以无原发性心脏病者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大。对于有原发心脏病患者,其预后决定于原发疾病。曾有报道该疾病患者突然死亡,但认为其非死于心律失常,而是原发疾病。多数预后较好,3岁内自愈;主要视原发性心脏疾患的有无和心脏损害程度而异。

四、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方法

  1、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是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措施。患者要学会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后,应下地尽量活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控制钠盐摄入,心脏病患者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而病情严重者应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克。过量的钠盐会引起体液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要严格限制。

  3、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每餐保持七分饱即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4、患者要记录每日出入量,尤其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有利于防止心力衰竭。(出量指的是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再加上600~800ml的呼吸和皮肤蒸发量;入量指的是水果、输液、饮食、饮水等,每日总入量大约为1500~2000ml。)

  5、养成每日测量体重的好习惯。如果1-2天内体重增加过快,则应注意是否出现水潴留。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