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五大注意事项 如何应对孕早期的生理反应

2017-09-23 10:41 来源:网友分享

一、怀孕早期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一 正确验孕
  一般验孕笔会标示准确率,例如95%、98%等,若无标示,并不表示准确率百分之百,因为有某些因素会造成验孕笔失效。
  验孕笔可能失效
  验孕笔失效可以两种型态表示:
  1 已怀孕,但验出来显示没有怀孕,即验孕笔不够敏感:可能的原因包括验孕笔过期、药剂已失效;另一种原因是厂商使用的药剂有问题。
  2 未怀孕,但验出来显示有怀孕,即验孕笔试剂太灵敏:女性怀孕时体内的绒毛腺性激素会升高,可经由尿液验出,验孕笔就是在测试体内的绒毛腺性激素。但绒毛腺性激素存在于每一个人体内(包括男性),只是量较少。有些试剂因为太敏感,即使量少也可能呈阳性反应,而让使用者误以为怀孕了。
  检验时间不正确
  太早验与太晚验,都可能使检验结果不正确。有些人在行房后2~3天就检验,往往验不出正确的结果。有些人则在怀孕一段时间后才验,然而因为绒毛腺性激素值会随着怀孕周数增加而增加,例如10周后,数值即可能达到10万以上,而一般的验孕笔在超过一定的数值后即验不出来。
  如何正确验孕
  如果对于验孕笔标示的结果有怀疑,最好使用两个厂牌的验孕笔。另外更可以到妇产科检查,妇产科医师觉得有怀疑时,会使用不同的试剂或是将尿液稀释来检验,必要时还可以抽血检查。另外,怀孕大约到6周(从上次月经来时第一天算起)以后,可以用超声波看看胚胎是否位于子宫内。
  虽然验孕笔的准确度极高,但并非百分之百,需要仔细地确认,以免有使用验孕笔呈阴性却已怀孕,在误判的情况下而服用药物、做放射性检查,而后来知道怀孕之后,造成终日惶惶不安的遗憾。
  二 慎用药物
  怀孕用药分级
  目前已被证实对胚胎有影响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某些精神科用药、某些特别种类的抗生素等等,这些药物被证明直接对胚胎有影响,而其他药物影响虽不明显,但仍要谨慎使用。
  一般医师都有药物手册,其中记载各种用药的分级和对胎儿的影响,其分类如下。
  a级:目前临床实验证实对胎儿无害。
  b级: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没有致死性的或不良的反应,人体实验尚无报告。
  c级: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不良的反应,人体实验尚无报告,但必要时可用。
  d级:目前临床实验证实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但在危及母体生命情况下可用。
  x级:目前临床实验证实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绝对禁止使用。
  由于怀孕初期正处于胎儿脑部、神经管、器官发育时期,因此对于药物使用更须谨慎。一般妇产科的用药是可以信任的(例如感冒请妇产科医师开给药物);而其他科如果是正牌医师,告知已怀孕,所开给的用药也应是可以信任的;而没有牌照的医师或一些药房所给予的用药,即使其表示对胎儿无害,也不可听信。
  未确定怀孕前用药要当心
  在妇产科常遇到的问题为,准妈妈未得知怀孕前曾服用过感冒药。通常医师并不认为因为服用了三天的感冒药,就必须把胎儿流掉,但在往后的产前检查,则须做得比较详细,视对胎儿的影响情形再做必要的处置。
  而减肥瘦身在现代社会蔚为风潮,但各家医院诊所使用的药物五花八门。目前减肥药已产生极大争议,某些药物用于正常人身上,尚且造成伤害,何况是用于孕妇身上。已有许多案例显示,由于孕妇不知已怀孕而使用减肥药,造成胎儿畸形及无脑壳等严重的后遗症。女性朋友在服用减肥药之前,一定要确认处于未怀孕状态及注意医疗行为的合法性,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怀孕时服用中药须谨慎
  另外,中药的使用也要特别当心,因为中药是复方药物,对于胎儿的影响不容易被察觉。而许多民众仍存有怀孕时须以中药补身的观念,如果随便到药房抓药使用,对胎儿可能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有孕妇听信人言,未经合格中医师诊断即使用胎儿美白中药,结果造成胎儿心脏外露的遗憾。坊间中药房林立,在使用中药材前,仍应请合格中医师诊断,以避免造成无谓的伤害。
  三 远离放射线
  怀孕时应避免做放射性检查,目前并没有正确的统计,照了多少张x光片会致畸胎,但可以想见的是,照的次数愈多影响愈大。尤其是比较高剂量的辐射,例如核医检查、电脑断层扫描,在已知怀孕后都应避免。但如果因为未知怀孕而照了一张x光片,则与前述服用感冒药一样,不须因此而将胎儿流掉,需待日后的产检来观察。
  孕妇若已知怀孕应尽量避免药物与放射线的伤害,但若因为未知怀孕而已经有了接触,也不要不断自责,应做好日后的产检,确定是否对胎儿有伤害,在怀孕24周前决定流掉或留住胎儿。
  四 不可小看出血
  造成怀孕早期出血的原因如下。
  1 子宫外孕
  子宫外孕是指胚囊没有着床在子宫里面,而着床在子宫外。
  在宫腔外着床的孕体,不能正常的发育,体内雌、孕激素的比例发生变化,造成蜕膜分离,导致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子宫外孕要尽速处理,否则等胚胎愈来愈大就愈危险,甚至会因为子宫外孕破裂大出血而丧命。
  所以如果验出有怀孕,却一直有出血现象,就要前往妇产科检查,以确定是否为子宫外孕或其他问题。
  2 流产
  一旦早期怀孕有出血等流产现象,在确定了宫内胎后会开给药物以帮助安胎。早期所给与的安胎药物是黄体素,可帮助胎盘着床紧密以避免流产。
  另外,有发炎现象也会导致流产,当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搔痒、有恶臭味、颜色偏黄时,即已发炎。不管是尚未怀孕或怀孕初期,如有发炎现象,须就医将病症治愈,否则未来可能引起早产,甚至流产。
  而约有一半的流产是源于染色体异常,人体有排斥现象会将异常的染色体排掉,这是自然淘汰,应以平常心视之。
  3 着床位置不适当
  有的胚胎虽然着床在子宫里,但是是在子宫颈或子宫角,称为异位妊娠,往往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流产。
  4 胎盘着床位置太低
  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的底部、后壁、前壁或侧壁;如果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边缘达到或复盖子宫颈内口,其位子低于胎儿先露部者,称为低置胎盘或前置胎盘,前者在日后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胎盘自然往上拉,对分娩影响不大;后者在孕期会有无痛性的阴道出血,需在产前明确诊断。
  5 孕妇太劳累
  孕妇如果因为平常太劳累、工作压力大,每次出现少量的出血,只要多卧床休息,即可改善症状。虽然卧床休息是最佳的安胎方法,但在初次发现有出血现象时,最好还是请医师辨明症状,以免错失治疗时机。
  五 怀孕医、多、战原则
  怀孕时应谨守医、多、战原则,亦即定期看医师、多卧床休息、战胜自己的不良习惯。另外在日常生活上应注意:
  1 保持心情愉快。
  2 同一姿势勿维持过久,以免血流不顺畅,刺激子宫而收缩造成流产。
  3 避免不当腹压增加。
  4 避免滑倒。
  5 避免舟车劳顿。
  6 休闲生活、性生活须温和及安全。
  7 避免药物或烟酒。
  8 勿暴露在辐射线或高压电波下。

二、孕早期的生理反应要如何缓解

  多数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有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体倦等症状,我们称它为早孕反应,也叫妊娠呕吐。许多孕妇对此会感到害怕、担忧,其实这些反应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是一种生理反应,多数在妊娠12周左右即自行消失。
  怀孕之后,由于受激素的影响,胎盘会分泌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胃酸的分泌,使消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胃的蠕动也减少,从而影响孕妇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这时,孕妇就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孕妇会表现为晨吐,早晨空腹时有轻度的恶心呕吐,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早孕反应严重,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早期胎儿的营养直接从母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中获取,剧吐使孕妇得不到营养物质,可能就满足不了胎儿越来越多的营养需要。这会使母亲的体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如果发生脱水和酸中毒,还会威胁孕妇及胎儿的生命。
  妊娠反应是正常的妊娠生理现象,一般孕妇不需治疗而自行消退。但从优生角度来讲,孕妇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绪放松面对早孕现象,不要着急害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宝宝在提示你已经是位准妈妈了,千万不要伤了他,不要做不利于他的事情,这是一种避免有害物质侵害的积极反应,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放松。
  少食多餐不要拘泥于一日三餐的固定习惯,想吃的时候就吃,为了避免引起呕吐,每餐食量不宜过多。
  忌食油腻有些孕妇喝汤或吃油腻食物时会感到恶心。可以在吃饭时少喝汤,两餐之间可喝果汁、菜汁等,多吃蔬菜水果,可减轻恶心症状。
  适度休息轻度妊娠反应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只是不要过度劳累;重度妊娠反应,应该适当休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可减轻反应发生。食物多样化每天保证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和适当比例,每日三餐的食物品种要不断变化,以刺激食欲。
  食物易消化早孕反应不要怕由于胃的消化功能不好,食物要易于消化,米粥、面包、馒头、饼干等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含糖分高,能提高血糖含量,改善孕妇因呕吐引起的酸中毒。
  医生建议呕吐严重、有脱水和酸中毒的危险者,应到医院补充糖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物质代谢的平衡。不要擅自用药,以防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畸形。
  小验方:生姜水
  方法:取生姜一块,切成碎末,用开水煮5分钟,当作茶水饮用。对症:对付妊娠呕吐。

三、孕早期3大情绪问题

  预产期临近,有了分娩这一明确的目标时,往往精神上很充实。而精神不佳的情况多会发生在孕中期。此阶段状况稳定,怀孕的新鲜感没有了,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遇到不顺,尽可以向家人倾诉或把自己的孕期生活丰富起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怀孕的新鲜感没了,身体的负担越来越重,你的情绪也会随之越来越不稳定。
  情景一:
  看到马路上有一只流浪猫妈妈带着小猫咪穿过,我便潸然泪下,愤怒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帮你分析:妊娠中出现的一丁点儿事比如一只流浪猫都使你感到不安,这是因为你从前的生活更丰富一些,而随着怀孕而来的是你生活的半径变得很小,你整天被提醒自己是准妈妈,被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和肚子中的小宝宝,生活的空间变得异常狭窄,所以,看到流浪猫你就联想到了自己,当然会伤心落泪。这是因为怀孕后你心理上的变化跟不上生活发生的变化,精神上的平衡被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你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只想怀孕的事,就会如同身陷沼泽越陷越深。
  当你不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其他的准妈妈们,并和她们做一下比较,这样就能客观地看清自己。当你还是不能确定是什么让你容易情绪起伏不安时,不妨查查书籍,用书本知识去充实自己的头脑,还可以到准妈妈学习班去结交朋友,和其***妈边喝茶边聊天,相信这样会使你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的。
  不要压在心里,有委屈就发泄
  预产期临近,有了分娩这一明确的目标时,往往精神上很充实。而精神不佳的情况多会发生在孕中期。此阶段状况稳定,怀孕的新鲜感没有了,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遇到不顺,尽可以向家人倾诉或把自己的孕期生活丰富起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景二:
  前几天阴道出血,虽然医生检查后说没有问题,多多休息就可以,但我还是不放心,我已经岁数不小了,万一流产怎么办?即使没流产,会不会孩子有问题,这些天来我一直吃不好,睡不香,心里七上八下的。
  帮你分析:身体不好精神会垮,精神垮了身体也跟着糟糕。其他时间如此,孕期更是如此。如果不改变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身体和精神都会渐渐恶化,陷入恶性循环。
  怀孕后,应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后,也要相信医生的诊断。否则一天到晚感到不安也是于事无补的。此外,妊娠期体形的变化也有可能打破精神上的平衡。不要因为与以前的自我印象比出入太大,自我印象便出现混乱。应用乐观的心情欣赏现在的自己,相信产后身体就将复原。凡事多往好处想,忘却不安和烦恼,给自己留出享受的时间,而不要为此自责。
  由孕期疾病引起的抑郁也要去看心理医生
  孕期身体上出现的不安,最好在孕检时和医生详细地谈谈,如果觉得产科医生在帮你解决了身体上的问题之后,还是安抚不了你的不安,到专门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也是明智的。
  情景三:
  就因为老公一句今天的菜有点咸了的话,我竟然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不知当时怎么会那么委屈,老公怎么解释我都听不进去了。
  帮你分析:无论丈夫多么温存、心细,在孕期,你也会对丈夫的有些作为感到愤怒,因为无论怎样向他解释孕期反应多么难受,都无法真正令他感同身受。所有的感受都要你一个人来承受,于是感到孤独。随着孕期的发展,乏力、浮肿、食欲不振、失眠等各种毛病接踵而至,如果他不能充分体谅,你就会备感委屈。
  别担心,类似这种情况,任何一对夫妻都曾遇到过。其实任何一个没有经验的丈夫对于怀孕后日益变化的妻子都会感到不安和手足无措,对怀孕的妻子感情投入过多,丈夫本身也会出现与怀孕相同的症状,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此外,丈夫还会变得过于神经质,没完没了地向妻子发表意见,妻子因此而患抑郁症的例子不少。
  而且在怀孕期间,不仅要依靠丈夫的关心,还应该找一些能使自己心情得到放松的好朋友在一起。

四、孕早期再急也不可以跑步

  尽量避免长途旅行
  孕早期特别需要静养,这一时期很容易疲劳,而且大多数孕妈咪有孕吐反应,长途旅行不论是坐飞机还是乘火车都会十分不舒服,并且对于异地的情况又不是十分熟悉,所以建议孕妈咪尽量避免孕早期长途出行,可将旅行计划推迟到孕中期。
  给妈妈的建议:工作出差不可避免,怀孕后就辞职了
  孕前我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工作性质决定了需要经常出差,孩子是个意外,当我想留下这个孩子后就辞职了,因为出差让别人替一两次还可以,不可能总让别人替吧,生完宝宝后,准备换个行业。
  少去公共场所
  一般在商场换季打折的时候很多孕妈咪心里都痒痒的,想趁着自己肚子还不大时给老公和宝宝买些衣物。建议孕妈咪不要去,一般有这样的活动时人都很多,被推挤跌倒就不安全了。另外,节假日也避免去很多人聚集的场所,这个季节上班坐地铁或公交时可以考虑戴口罩,防止被他人传染到感冒。
  再急也不可以跑步
  孕早期,腹部并没有增大,很多人仍然像以前一样运动。这种事在怀孕后还是避免吧,不管多急也不要跑步,也不要一口气上下楼梯,如果怕迟到,请早出门几分钟吧。行动过于激烈可是会导致流产的倾向的。
  给妈妈的建议: 知道怀孕后每天提早10分钟出门
  怀孕前我每天都是踩着点到公司的,公司在4楼,有时为了不花费时间等电梯,看时间来不及,我就一口气爬上4楼。发现怀孕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就提早10分钟出门,这样时间就充裕多了。
  交通状况不好时不要自驾车
  妊娠后,注意力和神经反射的机能会降低,也就是大家说的感觉怀孕后变笨了,所以这时开车就比平常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在道路交通状况不好、雨雪天气及夜间,孕妈咪还是避免自驾车也避免出行。道路状况及天气好的时候是可以开车的,但一定要加倍小心确保安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妇科妇产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