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药改“挤压中间环节”见效

2017-06-04 12:25 来源:网友分享

  安徽省芜湖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由于该市采取的是“挤压药品购销中间环节利润”的补偿模式,使得该市的药品零加成试点格外引人注目。据统计,改革半年来,该市患者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等均出现明显下降,实现了“政府‘零补偿’、医院收益稳、群众享低价”的多赢格局。

  2011年10月1日,芜湖市在全市20家公立医院(其中包括12家县级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该市将20家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进行打包,面向全国公开邀选3家药品配送企业。这3家配送企业承诺按药品销售总额的20%让利给芜湖市,用于弥补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

  同时,该市采取“一升一降一增一兜底”措施对医院进行补偿。“一升”是指适当提升护理费、部分风险手术费等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一降”是指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费;“一增”即增设药事服务费,公立医院每床日增收1元,专家门诊每张处方增收1元;“一兜底”是明确各项补助不足以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时,由财政负责兜底。

  统计数字显示,此项改革的成效已逐渐显现。一是群众受惠明显,截至2012年3月底,市属8家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总额达1.6亿余元,取消药品加成直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979万元,医院获得药品供应链增值服务费(即配送企业让利部分)4118万元。二是人均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市属8家公立医院就诊人次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20.86%和10.38%,而门诊的人均药品费用由75元下降至68元,降幅为9.3%;人均住院费用从7128.43元降至6829.63元,下降4.19%,住院人均药品费用由2615元下降至2159元,下降17.43%,扣除药品加成因素,实际降幅为9%。三是药占比大幅降至34.31%,下降近4%,远低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

  据介绍,芜湖市政府的“零补偿”只是针对实行药品零加成而言的,在其他方面政府都增加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如对立项的医疗机构建设项目除安排专项经费外实行财政贴息,偿还医疗机构历史欠账,退休职工工资纳入社保,为职工购买保险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