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I型干扰素调节免疫反应机制

2016-06-28 21:25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6月27日讯 哺乳动物细胞能够感受环境中营养元素或氧气含量的变化,进而产生代谢上的变化。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天然免疫细胞其模式识别受体以及细胞因子受体下游的信号也能够影响细胞的代谢反应,进而决定细胞的功能以及命运。例如。对于cDC来说,TLR的激活剂能够引发快速的糖酵解反应,从而引起葡萄糖进入TCA循环,这对于脂肪酸的合成以及DC的激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DC可以分为cDC与pDC两种类型,其中pDC主要的特点是大量分泌I型IFN。在细胞表面TLR7或TLR9受到刺激时,还能够分泌IL-6,TNF-a,IL-12并提高其抗原呈递的能力。IFN-a与IFN-b能够与IFN-a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ISG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则能够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反应以及能够调节抗原呈递细胞与T细胞的功能。最近一些研究表明I型干扰素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与脂肪酸的形成以及提高外源性的脂类的摄入来影响胞内脂类的代谢,这些变化对于抵抗病毒感染具有关键的作用。

  为了了解pDC在受到刺激之后的代谢变化以及I型IFN对其代谢反应的影响,来自华盛顿大学的Edward J. Pearce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Immunity》杂志上。

  首先,作者通过对体外诱导形成的pDC进行CpG类似物的刺激,发现其细胞因子的分泌有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一效应依赖于其胞内的脂肪酸氧化过程(FAO)。

  进一步,作者通过转录组水平的分析,发现CpG的刺激能够明显提高pDC中I型干扰素的水平,而这一效应能够进一步促进pDC的代谢变化以及后续的激活。

  之后,作者通过对pDC进行I型干扰素刺激,并比较了野生型pDC以及IFNAR1缺失突变体pDC在受到IFN-a刺激的情况下胞内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IFN-a的刺激能够直接促进胞内脂肪酸的氧化。

  接下来,作者通过体内外试验,检测了在LCMV病毒感染过程中I型干扰素的释放对于细胞FAO以及抗病毒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的侵染引发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会导致细胞中FAO的变化,这一变化进一步产生了细胞的抗病毒效应。通过进一步的检测,作者发现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中线粒体对于丙酮酸盐的摄入以及脂肪酸的合成。

  最后,作者发现I型干扰素对于代谢的调节能够促进ATP的含量的上升,这一过程依赖于胞内的PPAR-gamma。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