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如何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2017-07-17 13:10 来源:网友分享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1、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1)晨僵

  (2)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

  (3)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

  (4)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

  (5)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

  (6)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

  (7)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踩部水肿等。

  2、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发热型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达42℃,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38℃之间,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胀、疼痛等症。

  (2)单关节炎、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他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

  (3)少关节炎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髓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4)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5)干性关节炎、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

  (6)内脏型,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

  3、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

  (2)多关节炎型类风湿;

  (3)单关节炎;

  (4)少关节炎。

  4、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

  (2)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

  (3)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二、生活中如何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精神调节和康复训练

  1、几乎大部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对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寒冷气温或者阴雨天更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关节处的保暖。

  2、睡眠充足。有的患者因为疼痛剧烈而无法入眠,吃一些止痛镇静药物,这时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受损关节更好的康复。

  3、精神治疗。不少患者都是由于精神刺激、劳累过度或者心情郁闷而使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及时的开导患者,使他们乐观的生活,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更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4、做好感染病灶的预防和治疗。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像扁桃体炎、肺结核、咽炎和细菌病毒等,一旦患上这些疾病就要及时治疗,防止受到感染。

  5、洗澡浸泡法。将受到损坏的关节放在40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泡,同时活动关节。浸泡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而高血压、心脏病和老年人一般五分钟最适宜。

  二、饮食调节

  1、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大肉中的脂肪会使炎症介质受到刺激而不断释放,进而加重病情,因此一定要少吃脂肪高的食物。而鱼油可以使关节炎症逐渐的消散,起到很好的抗炎效果,可以多吃鲭鱼、金枪鱼、沙丁鱼等。

  2、多吃杀菌消毒食物,如大蒜、生姜。这些食物抗氧化性高,消炎杀菌效果好,每天可以适当食用。

  3、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食物要少吃。一些海鲜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如蟹、大虾、辣椒等会刺激受损的关节,加重病情。

  4、还有一些食物,比如牛奶、面筋、西红柿等也是要少吃的,这些食物会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因素

  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 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因素

  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遗传因素

  据报道,同卵双生子皆患病为30%-50%,而异卵双生子为5%左右;近亲中母系比父系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为多。另外,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的研究,也表明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有关。多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他们认为,本病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能激活身体内的另一个部门--补体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腔内炎症,从而促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些吞噬免疫复合物的细胞称为类风湿细胞。为了消除这种免疫复合物,类风湿细胞自我破裂,释放出大量的酶,这些酶叫做溶酶体酶,其中就包括多种酸性水解酶,它们专门破坏滑膜、关节囊、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基质,造成关节的局部破坏。

  4、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

  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

  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外,此项标准的价值不大)。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免疫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