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怎么护理_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么预防

2017-10-21 09:51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致病原因

  1、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

  2、病因

  EB病毒系由Epstein和Barr等在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细胞培养中最先发现,属疱疹病毒群,电镜下形态结构与此群的其他病毒相同,但抗原性不同。近年证明本病是由EB病毒引起。

  3、发病机制

  IM是由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携带EBV基因,并表达相应抗原,刺激杀伤性T细胞增殖,进而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内脏器官病变的一种自限性疾病。EBV在IM时多为增殖状态,但也有部分处于潜伏状态。此病之所以自限性,是由于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在不断增殖的同时,通过释放完整的病毒颗粒,引起了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NK细胞、TNF.仅、IFN. 、活化的HLA—DR CD8 T细胞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EBV可以诱导IL. 1、IL. 8、MIP一1和LTB4的分泌并通过某种未知途径激活单核细胞后,后者可以产生IL. 12、IL. 15和GM. CSF,其中MIP一1可以募集B细胞和T细胞到炎症部位,因此有利于EBV特异性免疫的产生,LTB4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IL一12和IL. 15可以激活NK细胞,GM. CSF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IL一1和过氧化物,产生抗感染效应,其连同IL一2还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EBV进行增殖性感染时表达的相关基因及蛋白使病毒感染细胞成为CTL攻击的主要目标而被杀伤。这可能是此病具有自限性的主要原因。经过4—6周,免疫反应可使EBV细胞显著减少,IM自愈。

二、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EB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又被称之为“接吻病”。潜伏期在青少年是30~50天,在儿童可能短些多数为5~15天。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寒冷季节可能发病数增加,偶有流行发生。

  1.一般症状

  急性或隐袭起病。乏力、发热和肌痛,发热可高可低,持续1~2周后骤退或渐退,也有持续3~4周或持续低热达3个月之久。部分患儿伴缓脉类似伤寒。

  2.鼻咽部表现

  最常见为咽峡部腭垂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样渗出物,少数有假膜形成。

  3.淋巴结肿大

  是本病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硬度中等,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等症状。

  4.肝脾肿大

  约半数以上患儿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随体温下降病情好转而缩小。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一种或多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

  5.皮肤黏膜表现

  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部分患儿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或眼睑水肿。除以上典型症状表现外,相当多的小儿EB病毒感染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由于本病全身各脏器都可受累,为数不少的小儿患儿,其临床症状变化多端,表现多样。临床医师有时根据患儿临床突出表现,分为心脏型、神经型、肝炎型、肾炎型、肺炎型胃肠型等。

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要点

  一、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情复杂,高热持续时间长,退热效果不理想,外周血中又可见变异的淋巴细胞,患儿及家长思想负担重,并且对本病缺乏认识。因此对年长儿可通过安慰、解释和鼓励做好心理护理,对年幼儿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并建立感情,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沟通和建立信任。对于患儿家属,除了关心和安慰外,还要及时说明病情预后情况,以及诊疗、护理措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诊疗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二、高热护理

  发热是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症状之一。70%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部分患儿伴有畏寒、寒战,T38. 0~40. 0℃不等,热程数日至数周,某些患儿高热易至惊厥、抽搐,因此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必要时可用镇静剂,高热患儿应每4h测量体温1次,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脉搏、呼吸及血压等。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揩干汗液和更换衣裤,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多饮开水,并做好口腔护理,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三、做好病情观察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不同病期,可出现不同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如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急性期应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输液速度,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服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四、按传染病常规护理

  实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四、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措施

  1、本病经口腔密切接触而传染,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80%以上的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2、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免疫预防尚在探索中,故目前没有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儿予呼吸道隔离,口腔分泌物及其污染物要严格消毒,宜用漂白粉、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认为隔离病人并无必要。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能长达数月,故如为献血员,其献血期限至少必须延至发病后6个月。

  3、目前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儿大多能自愈。有报告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干扰素等治疗。本病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腭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儿,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有呼吸道梗阻、溶血性贫血出现神经系统并发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危急情况,可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酌情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挂号科室:传染科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以及抗EB病毒的抗体阳性。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比女多为3:2 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头痛、恶心与呕吐、咽痛、鼻塞、畏寒、头昏、食欲不振、寒战、肝脾肿大、斑丘疹 、猩红热样皮疹[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