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治疗咳嗽却夺走2岁的男童,这些药家长们还敢再乱用么?

2018-07-09 16:5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 漫说健康

关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我们还真的不是一次两次谈及。

但总能看到不少关于儿童用药有误而出现意外事故之类新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就随便拿点药塞过去,认为这样子做就能尽快治好病。

然而很多时候,这样做往往只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

去年,网上就有一则由于用药有误,最后导致孩子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多家长的注意。

据悉,家住海南省的两岁男童小文由于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于是被家人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诊断其患上支气管炎,并配药给小文做静脉滴注。

滴注用药为:头孢他啶、地塞米松及葡萄糖,在注射差不多2分钟时,谁知小文就突然出现了紫绀、烦躁不安等症状,医生虽及时抢救,但最终小文还是不幸死亡。

事件中小文的病症到底属于感冒还是属于支气管炎?我们也许无从得知,只能等待官方调查清楚后得知真相。

不过,有关于儿童用药的问题,小康医生有些建议......

支气管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支气管炎多是急性的,很多时候都会在孩子的感冒后期出现。因此,它与感冒一样,都属于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但也不排除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感染。

所以,不少人一提到感染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对单纯的病毒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毫无治疗意义,还可能会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且带来潜在的耐药率增加风险,所以,必须避免滥用。

不过,若是医生怀疑并发了细菌感染,那则可以适量的用抗生素。但究竟有没有细菌感染医生要结合宝宝的情况和血常规化验等才能知道。

儿童支气管炎,不应该用地塞米松!

上述事件小文打的静脉滴注中就有地塞米松这一药物,而地塞米松作为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等作用,但对于支气管炎的患儿来说,这一药物不仅不治病,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因此,若使用地塞米松目的是想退热,又或者孩子的支气管是病毒导致,那么无论是口服,又或者是注射都是欠妥的。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输液似乎成为很多家长们的首选,然而输液治疗这一方法,在国外却都视输液为小手术。

2017 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曾发布一组数据:关于儿童用药不良的途径当中:注射剂占 84.9%(人群总体水平 63.1%),口服制剂占 11.8%,其他制剂占 2.6%。

由于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会高于口服及其他给药途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那通常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输液呢?

只有在39℃以上体温且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或是有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以及其它危重病情的时候,才需要静脉输液。

而像常说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拉肚子(小儿腹泻病)、轻度喘息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等这类常见病,国内就有不少身份已经明确规定儿科门诊无需输液治疗。

儿童用药别乱用,对症下药才是硬道理

国内对于普通感冒治疗都有一个很大误区,那就是过多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物。调查数据显示,有62%的普通感冒患儿就曾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

然而这除了一些医院过度治疗外,更多还是我们作为家长本身缺少一定用药常识。就比如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一般分为8大类,而这8大类对应的药物都是有所差异。

换句话说,就是能杀死细菌的,却搞不定病毒;能杀死病毒,却搞不定细菌。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抗菌药就能消炎,也不是所有的炎症,就能用抗菌药。

也许很多家长们看完这篇或许还是有些疑惑,

但多一点了解,就意味着孩子的健康多添一份保障。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儿童用药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更新,

若有什么不懂的儿童用药知识欢迎留言评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