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理取闹的真相 看过后悔莫及

2016-01-06 14:35 来源:网友分享

  毫无疑问,从小娇惯孩子,缺乏管教,孩子上学了都不立规矩,这样的的孩子会无理取闹!

  但事物的表象一样,内因却常常像钟摆的两个极端。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管教过于严厉,长大了更容易无理取闹!我们看看这个家长的描述:

  真实案例:姑娘今年二十岁了和我成了仇人,只要开口就是怒骂!十四岁前一直是乖乖女,之后就厌学,早恋,网瘾,弃学;我发誓用爱心细心耐心暖化她,她做了一名老师,可是一回家就现形,稍不顺心就抄家,打爹骂娘,她如此折腾七年了,我强装活着。是她小时候我管理太规矩了,压抑了她,可她如此折腾,一味的伤我害家,骂我的话不堪入耳,没人能劝她,敢劝她,因为她在外装!不让我告人,即使有人劝两句,她也胡说八道!现在也不好好工作,整天扬言要整容,要当明星,要傍大款!弄得我心神不定!家无一日宁!孩子教育问题太重要了,家长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考个执照!教育出问题了,家长后半生不会好活啊!

  这是一个家长的血泪教训,奉劝世人。

  早年缺少的,会用一生来寻找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上面的案例应该已经存在某种程度的人格障碍,不在我们心理咨询的范畴。

  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同样的,孩子长大了各种折腾。小时候她的母亲养育她的方式令人吃惊:喂她吃奶都是严格的按照时间,早一分都不给吃。孩子哭就任由孩子哭,抱也不抱!

  现在讲座,经常有不到6个月的宝宝妈妈说:“我孩子哭的时候我不会马上抱她,我怕她被我养的太娇气了。”

  我们有多少父母孩子如此错误的养孩子?担心孩子以后怎样,就漠视孩子当下的需要。

  延迟满足的误区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大家对延迟满足的错误解读严重的毒害着我们的孩子。延迟满足最初的实验目的只是为了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阶段发展出自控能力,实验的结果是四五岁开始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种自控能力是一个生命社会化过程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刻意培养。就好比一个孩子如果不是天生的侏儒,自然能够长到1米的身高一样!

  而且生活本身处处存在延迟满足:一个婴儿出生之后,即便是母乳喂养,也做不到即刻满足,更何况很多孩子吃奶粉。当家长发现孩子饿了,要冲奶粉,试水温,最终孩子吃到奶,过程中孩子一直在等待。

  一个小生命,最渴望跟母亲联结,如果母亲工作,小宝贝期待妈妈的陪伴,可是等妈妈下班要十来个小时,这些生活中自然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延迟满足。

  明明可以满足,刻意不满足对孩子则是伤害!

  为了延迟满足培养孩子所谓的自控力。就如同让你那60cm高的孩子一下子长到100cm,盲目的拔苗助长!

  遵循生命内在的自然规律

  每个生命都有其内在的自然成长规律,违背了这个自然的规律养育,结果注定适得其反!

  【共生期0-6个月】

  0-6个月的宝宝,需要的是一种无所不能感!这是他人格建构的基础,未来幸福感的源泉。无所不能:孩子想干嘛干嘛,岂不会惯坏了孩子?六个月以内的孩子,无非吃喝拉撒睡,好奇心使然需要爸爸妈妈抱着看看风景,探索下事物。再坏能坏到哪去?

  马勒把6个月以前称为共生期: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身心与妈妈是一体的。当他出生离开了母体,身体上虽然与母亲分离,心理上却误以为仍然和妈妈一体。

  如果他饿了、尿了,通过哭的方式表达,妈妈可以及时察觉他的需要,他会以为自己很厉害,以为什么事自己一哭,就都能得到解决,这就是一种无所不能感。

  【分离个体化6-24个月】

  分离个体化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个体,在心理上逐渐与妈妈分离,建立自我,走向独立的过程。

  这个过程,孩子在大运动方面学会爬、走,逐渐成为一个破坏小能手,超级搬运工。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自主感”,需要父母给足自由自主的空间。孩子会把草莓在手里捏来捏去,会玩水玩泥,会把纸抽里的纸一张一张的抽出来,会把整齐的书推翻,把刚整理好的抽屉弄乱。但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本能的好奇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而在很多大人眼里,孩子会弄脏衣服,弄乱家里,有的家长会为了省事,剥夺孩子探索的权利;也有些家长出于担心,以为小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总对孩子说这样危险,那样不允许,严重的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也有些家长强制孩子分享,影响孩子自我的建立;甚至从小训练孩子大小便,孩子对啥时候尿啥时候拉都没有自主权……

  多动症的背后

  一个被医院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妈妈找我帮孩子咨询。我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家长,邀请她参加我的工作坊。

  课程中进行情景模拟。助教扮演她的孩子时,会情不自禁的想摸摸这,动动那。最后助教说:“我感觉不到妈妈的爱,我不停的动,只是希望妈妈真正的看到我,真正的爱我。”

  原来这个孩子家里有一个15岁的哥哥和12岁的姐姐,被诊断为多动症的老三是在姐姐上小学那一年出生的。

  孩子母亲一直都是全职妈妈,当年她刚把大儿子送进初中,女儿也刚好上小学,感到终于可以松口气,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这时,竟发现怀了老三。做了十几年全职妈妈的她,真心不想被孩子绑在家里了。

  无奈孩子爸爸坚持把孩子生下来,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她一百个不情愿。年过四十的她照顾三个孩子身体上的确疲惫。心底对老三的不接纳,孩子如同小精灵一般尽收眼底。但是,每个孩子最初的渴望都是母亲心目中的No.1,希望得到母亲无条件的爱,来满足他的“无所不能感”。

  老三从小想玩什么,妈妈担心弄脏弄乱自己还得收拾,都限制着孩子。孩子天性使然的行为被孩子解读为跟妈妈作对,孩子的自由自主感也严重不足。

  从小孩子感受到的爱和独立自主的空间太少了,等孩子大了些,要起来反而变本加厉。上街逛商场必须妈妈抱,上完洗手间必须妈妈擦屁股,上幼儿园不停的跑动,需要妈妈陪读。

  原本身心俱疲的母亲,面对孩子这些非妈妈不可的要求,更加厌烦。母亲的厌烦情绪导致孩子更加想通过引起妈妈注意的方式,来确认母亲是否爱自己,如此恶性循环!

  为了获得爱,不惜生病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精神科大夫,越来越多的共识:无论心理疾病、人格障碍、还是精神疾病的患者。虽然各种病症在行为层面表现各异,但是在生命底层,无不是对爱和自由的渴望。

  不要再听信荒谬的教育理论:“延迟满足”、“哭声免疫法”、“从小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等等。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现在的父母学了所谓的一些育儿理念,为了未来把孩子培养的怎样怎样,忽视孩子当下的需要,最终的结局不容乐观。一个生命早期从未体会过“无所不能感”和“自主感”的孩子他会一生来寻找,无理取闹还只是轻微的表现。缺失严重的,要么出现情绪与行为异常,重则发展为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