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的症状有哪些 肝脾肿大有哪些检查

2017-09-27 07:06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肝脾肿大的症状表现

  肝脾肿大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通常会表现出单纯肝大或脾大,脾静脉栓塞只出现脾大等症状,而且这些疾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几率,要是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也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受到感染。

  1、生前史

  如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其家族成员可能患同样的疾病。新生儿溶血症所致的肝脾肿大,前几胎即有黄疸病史。母亲孕期感染史,如陶奇感染(即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会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异常和肝脾肿大。母亲于产前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有帮助。母亲产前有疟疾史,可引起新生儿疟疾。

  2、出生史

  母亲产时感染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而致肝脾肿大。

  3、症状

  患肝脾肿大的原因不同,新生儿临床症状不一。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奶、体重不增加、腹胀、黄疸等症状往往和感染有关,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脓肿、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半乳糖血症患儿有低血糖惊厥、呕吐、黄疸、白内障等。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严重的黄疸、灰白色大便和肝脾肿大。新生儿溶血症、疟疾等,有贫血、黄疸伴有肝脾肿大。有出血倾向和紫癜,多见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

  4、体格检查

  首先确定是否有肝脾肿大和肿大的程度。查体时最好在新生儿安静时进行,触诊动作要轻。触到肝脾大时,应注意其肿大的程度和质地,要注意肝脾本身的特点。

二、肝脾肿大的检查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对确定肝脾肿大原因和判定肝脏功能极为重要,有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化验检查已显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对评估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也是必不可少的。

  血液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观察对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有诊断价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加,提示溶血性贫血。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检查。肝功能试验中的脑磷脂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试验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也较多,窒息缺氧后此类酶可大量释放至血流。乳酸脱氢酶在肝炎时增高,阻塞性黄疸时不增高,提示胆汁郁积的酶有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和γ-谷酰转肽酶等,血清5′-核苷酸酶在胆道闭锁时也明显增高。

  3、病原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帮助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和病毒的种类。

  4、其他试验: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骨髓检查

  考虑有血液病或恶性细胞增生时应做骨髓穿刺,对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等是很有价值的。

  肝活组织检查

  对诊断不明的肝脾肿大或疑为肿瘤者可考虑肝脾穿刺后取活体组织检查。如确诊肝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

  1、B型超声检查:超声波检查可帮助确定肝脾的大小,应用超声扫描可观察肝脏位置、形态、大小,检查横膈运动,显示肝脏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超声波检查还可提供病因学资料。B型超声对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肿瘤等肝内肿物的鉴别极有用,肝硬化、脂肪肝和淤血肝也能在超声图像下区别。胆囊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总管囊肿的存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脾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腹肌紧张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利用超声检查判断脾大较触诊更敏感和正确,并可显示内部结构,可区别于血性脾肿大、淋巴肉芽肿、脾的原发性肿瘤和脾被膜下血肿等。

  2、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用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胶体99mTc用于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探测肝内有无占位病变。脾脏可与肝同时显影,脾功能正常时,脾影较肝右叶淡,脾功能亢进时,脾影可浓于肝影,对脾内占位病变和浸润病变的诊断,也很有用。

三、肝脾肿大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肝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归纳分析,大概有以下数种:

  1、肝肿大的病因:

  (1)脂肪肝 (2)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3)肝糖原积累症 (4)肝豆状核变性 (5)血吸虫 (6)肝吸虫 (7)弓形虫 ( 8)巨细胞病毒感染 (9)风疹病毒感染 (10)乙肝病毒感染 (11)先天性胆道闭锁 (12)肝肿癌 (13)克山病 (14)肺吸虫病 (15)肝包虫病 (16)中毒性肝炎 (17)半乳糖血症 (18)肝淀粉样变性 (19)门脉高压症

  2、脾肿大的病因:

  (1)巨细胞病毒感染 (2)风疹感染 (3)乙肝病毒感染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弓形体病 (6)血吸虫 (7)包虫病 (8)淀粉样变性 (9)高雪病 (10)半乳糖血症 (11)高脂蛋白血症 (12)范可尼综合症 (13)脾亢 (14)斑替氏综合症 (15)粘多糖I型 (16)组织胞浆菌病 (17)黑热病

四、肝脾肿大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肝脾肿大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慢性非活动性肝炎: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肝硬化: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肝病三分治七分养。包括饮食起居、情绪以及药物诸方面,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饮食、起居有节、不过度劳累、心胸豁达等都是肝病患者的养病之道。此外,合理的药物调理也相当重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