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有效的补钙食谱 补钙的误区你了解吗

2017-01-09 12:1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吃什么补钙最快最好

  1、虾皮:虾皮的含钙量很丰富,100克虾皮中的含钙量为991毫克,仅次于芝麻酱。虾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另外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女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2、黑木耳:黑木耳是降血压的良品,其实除了降血压功效外,它的补钙能力也很强,排在第八位。每100克黑木耳的钙含量为247毫克。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3、牛奶:牛奶的营养成份很高,牛奶中的矿物质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种类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

  4、乳酪: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奶酪正是含钙较多的奶制品,而且这些钙很容易吸收。每100克奶酪中的钙含量为659毫克,钙含量丰富。奶酪能增进人体低抗疾病的能力,促进代谢,增强活力,保护眼睛健康并保持肌肤健美; 奶酪是的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和平衡,防治便秘和腹泻; 奶酪中的脂肪和热能都比较多,但是其胆固醇含量却比较低,对心血管健康也有有利的一面。

二、补钙只能小幅度增加骨密度

  骨密度(BMD)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关于补钙,来源也很多,饮食基础摄入、牛奶等膳食摄入,以及市场上热销的各种“钙片”保健品等。目前临床上关于“补钙”与“骨密度”的研究结论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

  究竟是行还不行;行的话,程度又如何;通过饮食补钙与市场上的保健药物补钙,对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是否又一样;保健药品钙片又分为添加VD与没有添加VD,这两者对使用者的骨密度的影响又有何差异;太多问题没有得到明朗确切的结论,因此TaiV等人就以上问题检索了Ovid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以及系统回顾相关参考文献,筛选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

  该研究初筛共纳入了2013-07至2014-09间的5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均为50岁以上人群,主要钙来源为膳食与补钙剂/钙片(不管有没有VD),以腰椎、全髋关节、股骨颈、全身或前臂BMD作为研究观察指标。纳入的文献中,有15篇(n=1533)研究的膳食钙与骨密度的关系,有51篇(n=12257)研究的补钙剂/钙片与骨密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膳食钙与骨密度的研究发现,1年后,研究对象全髋、全身BMD增加了0.6-1.0%;2年后,研究对象全髋、全身、腰椎和股骨颈BMD增加了0.7-1.8%,但是前臂BMD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补钙剂/钙片与骨密度的研究发现,腰椎、全髋关节、股骨颈、全身或前臂这5个观察点的BMD均在1年、2年、2年半时间增加了0.7-1.8%,不过随时间推移,BMD增长效果与第一年类似。同时研究者发现,不管补钙剂/钙片是否含有VD,其对骨密度的影响基本相似。

  该荟萃分析表明,不管是通过膳食还是补钙剂/钙片(不管含不含VD)补钙,均只能小幅度非渐进性的增加骨密度(BMD),不大可能让骨骼变得人们期许的那么坚强。

  这项研究结果似乎与BMJ另一项研究结论一致:BMJ:还在妄想通过补钙预防骨折吗?

三、补钙的注意事项有几点

  补钙也要补维生素D

  值得注意的是补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否则再好的钙,再多的钙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吸收与利用,因此在补钙的时候,更应该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经常出来晒晒太阳,因为太阳照射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维生素D。

  小心这些食物能“偷走”钙

  补钙的时候还要尽量避免干扰钙质吸收的物质,如高脂肪、草酸、植酸、过量磷酸、过量纤维、麦麸、酒精、抗生素、固醇类药物、结核病药物等,以防降低钙的吸收。

  (1)草酸——菠菜、苋菜、竹笋等蔬菜。可将这些蔬菜用水先焯一下,去掉涩味后再烹饪,除去相当一部分草酸。

  (2)植酸——大米、白面。可先将大米用适量的温水浸泡一会,这样米中的植酸酶将大部分植酸分解;而发酵后的面食分泌出植酸酶也能将面粉中的植酸水解,避免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3)磷酸——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等。建议少吃。

  (4)高脂肪——油脂类食物。少吃过于油腻的东西。“荤素平衡”,如炖鱼的时候加些豆腐,炖羊肉的时候放些红萝卜,牛肉和番茄一起煮等等,都是补钙的好方法。

  食物口味太重会让钙流失

  过多盐分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人体骨骼中钙的更多流失。这是因为盐中含有钠,而肾脏每天要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就会同时耗损26毫克的钙。所以,补钙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骨头汤不能作为补钙饮食

  中国人都认为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小孩子喝了更能长个。事实上,众多的研究表明,骨头汤里并不含更多的钙,加醋熬制会使骨头汤中的钙有所增加,但仍然较低。骨头汤不能成为补钙饮食,但里面含有不少的胶原蛋白、磷脂、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益。

  钙补不是越多越好

  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为:6个月以内,每日400毫克;6个月—1岁600毫克;1—10岁800毫克;10—12岁1000毫克;12—16岁1200毫克,成人为800毫克。45岁以后为800—1000毫克,孕妇、乳母为1000—1500毫克。

四、老年人别踏入补钙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错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之道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