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 09:46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07日讯 著名遗传学George Church是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Wyss研究所的核心成员。他开发了首个直接基因组测序和DNA多重化方法,为1994年破译首个细菌基因组合2003年的二代测序技术奠定基础。他领导个人基因组项目,让公众参与进来分享基因组和健康数据。他想办法用DNA编码数据,暂时记录了活细胞中的事件。他将基因组读写技术结合起来,对细菌基因组进行迄今最大规模的重写。他还率先将CRISPR用于器官移植、逆转衰老和gene drive。
虽然声名赫赫、成果丰硕,但Church并不是一个天才,甚至曾患轻度阅读障碍。那么,这位沉默寡言的腼腆少年是如何走到基因组前沿成为技术先锋的呢?
被退学的明日之星
1973年,年轻的George Church终于在Sung-Hou Kim的X射线晶体学实验室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他在杜克大学的第二年和最后一年都泡在那儿。“那儿有我感兴趣的所有东西,物理、数学、生物学、化学和计算机。Kim刚从MIT过来,年轻而且精力充沛,”Church回忆道。“他在我身上看到了其他人没注意到的闪光点,几乎把我以同辈相待。在那个实验室我开始绽放。”
Church知道自己应当去读研究生,于是他申请了杜克大学的博士学位。“我想我应当呆在同一所大学,因为我还年轻也不成熟。”Church读博士期间继续呆在Kim的实验室里,随后很快发表了五篇文章。在读了一年的微生物博士之后,Church决定改读生化博士。然而1976年初,这位明日之星被杜克大学扫地出门了。Church对生化和微生物都不感兴趣,因为没去上课而挂了两门,Kim也无法说服学校留着这个问题学生。“我喜欢做研究,但不喜欢上课,因为我本科的时候已经学过了,”Church如是说。
“随后我成为了Kim实验室的一名技术员,并且打算就这样过一辈子。直到有一天Sung-Hou告诉我,‘我不认为你会止步于技术员,你有很多想法理应再去申请研究生。’”1977年,漫不经心的Church只申请了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对于一个被杜克大学退学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疯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Church入围了。那时的他也许还想象不到,自己的人生会走向怎样的巅峰。
为科研着迷的少年
Church1954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他母亲的第三任丈夫是名医生,“我总是为他医药包里的东西着迷。他喜欢给人开甲状腺激素,我可能就是这样觉得青蛙会对甲状腺激素起反应。我应该不是从某本实验书里看到的,因为我有轻度阅读障碍,”Church说。13岁的Church将碾碎的药片加到了养着蝌蚪的水中,将它们的生长情况与另一组未接触药物的蝌蚪进行比较。“激素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蝌蚪的生长。我记得自己当时对此有多么兴奋,还把这个结果展示在科学课上。这是一个真正的带对照的实验。”
1968年,Church被送到了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学院,在那里他深深沉浸在科学世界里。“那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他说。他养了一堆肉食植物,想通过往水里加赤霉素让它们长成庞然大物。在完成了化学课程之后,Church被准许独立进入化学实验室,玩玩猜化合物的游戏。Church还对计算机和机器人感兴趣。他高一的时候在数学楼地下室找到了一个电脑,随后通过编程书和偷听四年级学生在机房的对话来自学编程。
1972年Church进入了杜克大学。“我希望进一个气候温暖的好大学,”他说。大一他就提前选修了初级、高级和研究生课程,最终在两年内完成了两个本科学位。“我飞快的学习,因为我觉得大学课程都是小儿科,而且我还在付学费。这能帮助我早日经济独立。”
在去哈佛读博之前的那个夏天,Church呆在波士顿看分子生物学论文和计划实验。那时他就已经在构思改良DNA测序技术,并决定要加入Walter Gilbert的实验室。后来Walter Gilbert因为DNA测序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管你是否相信,一项新技术确实可以改变科学家的人生:现年48岁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其45岁之前还无法雇用自己的技术员,也没获得过长期资助。然而经过艰苦漫长的实验研究,她终于在基因编辑技术上爆发了,她的故事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卢冠达(Timothy Lu)博士是MIT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工程系的副教授。这位年仅三十五岁的科研新星是一位跨界达人,曾被麻省理工的百年期刊《技术评论》评为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家。卢冠达博士的一生似乎都在玩跨界。他的童年一半在美国度过,一半在台湾度过。卢冠达的学术生涯也同样多姿多彩。
埃默里大学的Raymond Schinazi教授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专家,也是学术界少有的超级富翁。他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获奖无数,先后发表五百多篇论文和多本专著,并于2013年1月当选美国发明家学院院士。他拥有九十多项专利,并且先后创立了多家药物研发公司。Science杂志的人物特写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