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三年,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2016-10-09 12:0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09日讯 北京时间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由于其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得该项殊荣。

  细胞自噬其实本来也是近年来的热点,特别是这两三年来不断有媒体或个人强调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过对于上过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的同学们来说,细胞凋亡这个名词更为亲切,2002年细胞凋亡就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时隔14年,细胞自噬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不得不说是这种基本机制确实是解析人体细胞机制的关键所在。

  2013年汤森路透的年度“引文桂冠奖”就已经预测了细胞自噬,当时提出了三位科学家,其中也包括了东京工业大学的Ohsumi,但是为何今年只有他一人独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呢?

  Ohsumi早年出生于日本福冈,1974 年从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洛克菲勒大学工作。其后应东大教授安乐泰宏的邀请返回日本。1977-1988 年在东京大学任职。2004 担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科兼任教授,2009 年退休后或名誉教授称号。同年任东京工业大学综合研究院特聘教授。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很关键的一个事件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Ohsumi在一系列实验中,巧妙地利用面包酵母(baker's yeast)找到了细胞自噬所需的基因。

  当时Ohsumi的设想其实很简单: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检测到液泡,而且它已经被认为是细胞中的垃圾桶,在那里蛋白降解会发生。因此他认为正在经历大量降解的细胞中,观察到它的液泡发生形态变化将是比较容易的。

  但酵母细胞很小,内部结构在显微镜下很难区分,为此他培养了缺乏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细胞--细胞分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降解。Ohsumi研究液泡蛋白酶缺陷的酵母细胞突变体(氮缺乏的条件下,这些突变体不能够像正常的细胞那样形成孢子),通过这样来看看是否能够观察到液泡结构发生任何改变。

  1991年,Ohsumi的一位研究生发现首个自噬缺陷性的突变体,他们将之命名为apg1-1,如今被称为atg1,这也就是参与这一工程的关键基因了。

  今年Ohsumi已经71岁了,但他依然活跃在自噬研究领域中,今年7月,其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发文,介绍了包含Atg13在内的自噬起始复合物分子组装结构。这可以说是一项结构生物学的成果,主要意义在于进一步阐述了Atg系列分子的复杂装配过程。

  除此之外,一些新研究也在扩展着自噬的概念,如线粒体自噬(mitophagy),今年一家生命科学公司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合作,发现了存在于石榴和其他一些水果和坚果中的一类化合物鞣花单宁的天然代谢物在线粒体自噬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