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 18:25 来源:网友分享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2011年1月1日零时至1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02022例,死亡1004人。
卫生部通报称,2011年1月,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3296例,死亡99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11%。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18726例,死亡1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30%。
动物源性传染病发生在一定自然景观中,是由病原体、宿主动物和媒介所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病原体、宿主动物以及媒介生物之间已形成相适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互利的,但它是在不受人类影响下长期形成的特定的生物学关系。在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某种病原体、宿主动物及媒介生物以共同适应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因而动物源性传染病有地方性和景观性的特点;病原生物对宿主和媒介经长期选择而适应,宿主动物对病原和媒介有耐受性,生物媒介对宿主有趋嗜性,对病原体有一定耐受性;非生物的因素应是病原体与宿主生存环境中的一种生态条件;因此其相互间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相适应的生物种间关系。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病原生物具有对宿主和媒介的专一性特点,这种生态关系形成了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