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也是应该向好奇心致敬的

2017-04-30 12:38 来源:健康时报

日前,2017年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数钱可以减轻疼痛”、“一根棒棒糖可以舔1000次”、“苍蝇通过搓手洗澡”……被誉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的菠萝科学奖带着满满“幽默细胞”将我们与科学研究的距离又一次拉近。

颁奖礼最后,科普界诺贝尔奖“卡林加奖”的获奖者李象益朗诵了《致伽利略的一封信》,让人感慨良多:“每一次真理与谬误的更替,大概都来源于最初的好奇吧,科学的胜利往往就是好奇心的胜利,在漫长的几十万年里,好奇应该也是这个世界能够始终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如果要投选人类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一定将这一票投给好奇心!”

这道出了菠萝科学奖设立的初衷以及科学的本真,鼓励从兴趣出发,投身科学。而以幽默方式激起百姓兴趣,培植全民好奇心,或也是搞笑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在拼经济、拼实力的时代,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尤为重要。可只有高水平的科研机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高量级的科研成果还不够,更应普及提高整体国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素质。然而着眼现实,情况却没那么乐观。2015年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只达到美国和欧洲15年前的水平。

一个国家理想状态下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理应包括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有了科学精神,遇事都问个为什么,才不会轻信盲从;有了科学精神,凡事都讲求实求真,才会少些随波逐流。

不得不提的是,如今一些科研人员并不热衷科普,而更关心论文发没发出来,发在什么期刊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曾指出这样的社会现象:“科研人员做科普,在单位里面都不敢说,也不愿报科普奖。因为怕别人笑话,说你只会科普,不会讲最前沿的学术问题。”

科学普及其实有浓厚的社会属性,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激励机制,难免科研人员没有推广科普的激情和动力。说白了,我们现在可能并不缺少科普人才,少的却是那份弯下腰来,说大白话的姿态与心意。

“尊重科学、崇尚科普”应成为一体的认知,如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怎么提升科学素养?着手实际,恐怕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高科普作品在国家科技奖励中的比例和规格,加大资助科普活动和作品的力度,让科普和科研紧密配合。

的确,科学应该是严肃的,但欣赏科学的方式不妨来一些幽默。幽默这味调料往往能让人思维活跃,攫取更多的创造力。用幽默的方式激发起好奇心,也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而只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科普,才能让人真正感受科技力量与科学之美!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