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10:18 来源:网友分享
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项目――病毒性肝炎防控能力中心项目于2013年9月2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资助,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负责领导管理,与上海慈善基金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和映诺社区发展组织合作,共同优化、复制并创新既有项目的最佳实践经验,以提高大众对肝炎的认知,有效控制传播。
病毒性肝炎防控能力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张梅颖女士在启动会上表示,该项目使得各社会团体之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从而避免资源分散,功能重叠,在提升社区肝炎防治能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教授介绍说,病毒性肝炎防控能力中心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积极配合国家的乙肝、丙肝防控策略,充分发挥各社会组织力量,拾遗补缺,先行先试,为中国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提供决策参考;总结提升多年乙肝、丙肝防控项目经验,开发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工具,确保所有项目的实施遵循统一的项目管理标准;与此同时,优化既有资源,扩大干预覆盖人群,以最小投入达成最大产出,使更多人受益。
三年内,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将资助113.7万美元,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其他三个合作伙伴,从患者教育和支持、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高危人群肝炎健康促进、工作场所肝炎干预四个方面,进行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并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肝炎歧视,进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流行。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是中国当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以乙肝为例,政府通过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比90年代大约减少了3000万。
然而,中国肝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乙肝患者和1000万丙肝患者,其中丙肝患者就诊人数不到2%,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丙肝的认识仍旧很低。加之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医务人员诊断、诊疗水准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会上强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率进一步加大,这些因素将阻碍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肝炎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病毒性肝炎防控能力中心项目,将成为非政府组织间合作参与公共服务的新尝试,是病毒性肝炎防治事业的又一重要力量。
项目初期分为四个方向: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展开400名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以及4000名油田作业工人的病毒性肝炎干预项目,在上海开展慢肝患者健康促进示范区,珠三角地区开展工作场所肝炎干预项目,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进入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工作场所,以及西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每个项目都会由其中一个合作伙伴具体负责,其他合作伙伴贡献经验和资源,确保项目更具有可持续性,让更多的人受益。
此外,该项目还将针对不同干预对象,开发并制作标准化的乙肝、丙肝管理工具书,从而更广泛地促进肝病规范化管理进程。为了确保中心良性运作,中心聘请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肝炎防控项目提供专业指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教授指出,除了整合资源,避免浪费外,该项目的设立在医学上也有重大意义。既能不断确保预防、干预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使得更多人群能从中受益;医务人员也能收集不同人群的案例,不仅对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和参考,也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病毒性肝炎防控能力中心项目是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传递希望”项目在中国辛勤耕耘十年后的一项创举。随着中心项目的开展,更多干预试点项目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扶持,并覆盖到更为广泛的区域,从而帮助大众正确认知,正确行动。
温馨提示:
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