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领域的火热投资能持续多久?

2016-07-02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02日讯 2002年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篇主编文章,名为“Neuroscience”(神经科学公司)。文章提到当时神经科学领域里面多位知名学者弃学从商,引起了学术界的一些讨论。这些知名学者下海的大背景就是,2000年开始神经学科领域的技术商业化和风险投资较1990年代大幅增加。这个势头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才被打破。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此后多年神经疾病领域的投资总额处在较低水平。但是,从2014年开始,神经疾病领域的投资开始极速升温、并且在2015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某些重大神经类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

  神经疾病俨然已经成为可以和肿瘤并驾齐驱的“风口”。例如,Sage Therapeutics等公司不断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而这个热度也不仅仅限于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国际大药厂也看好神经疾病领域未来的发展、开始出手布局。例如,诺华开始重建它的神经药物研发部门。

  神经类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除了药物外,辅助性的康复手段也非常重要。随着整个领域逐渐变热,连神经领域的“互联网+”概念也被热炒。例如,Lumos Lab(利用网络游戏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2013年时在38个国家的iTunes教育类App中拔得头筹。Lumos Lab甚至利用它所搜集到的病人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得出了“每天睡觉7小时对脑功能最佳”等结论,数据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上。

  有人把最近神经领域的投资变热归结为两大原因:(1)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验结果较好;(2)大药厂并购意愿较高使得退出渠道较为通畅,继而刺激了早期投资。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除了近年来风险投资开始大量注入神经疾病领域,各国政府和私人机构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也有升温。欧盟推出了16亿美元的人类大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美国推出了2亿美元的BRAIN计划(BRAIN Initiativ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美国主要的生物医学科研基金提供者)每年大约1/6的预算投到了神经疾病领域。除此之外,像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等私营的慈善基金会也大量资助神经疾病的研究。

  与此同时,大药厂也纷纷和初创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并随时准备收购。例如Merck和Quartet就签署了联合研发的合作,如果合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Merck将收购Quartet。这类合作模式无疑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提高了投资意愿。

  但是,鉴于神经科学领域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大起大落”,如果未来要获得一个稳定的、高速的成长,仅靠砸钱是不行的。

  目前来说,神经科学领域还有几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门户之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界亦不例外。对于同一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学术界一般都存在多种理论,不同的理论自然也就延伸出不同的临床解决方案。各个理论之间经常是有矛盾的。要弥合这中间的分歧就非常困难了,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利益问题。对于一个教授而言,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申请科研资金,另一个是发表学术论文。这两件事情都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当你的理论、实验结果和主流观点有冲突的时候,你就会在这两件事情上遇到“既得利益”的暗中阻挠。

  二、生物标记物(biomarker)。通俗地说,生物标记物可以理解为“指纹”。以癌症为例,不同的癌细胞表达不同的生物标记物(通常是蛋白质)。通过检测该组织中的细胞是否表达特定的生物标记物即可判断是否为癌细胞以及是哪类癌细胞。

  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检测在神经疾病药物研发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药物靶点的发现和检测提供了一个客观、量化的临床指标,这可以大大减少主观指标带来的假阳性、差异性过大等问题。但是如果让资金和人力都有限的初创项目不但研发药物,还得同时自主研发相关的生物标记物,那战线就拉太长了。理想情况下,生物标记物的研发应该是由学术界通过政府的科研资金进行,从而为早期创业项目提供一个“工具箱”,让项目可以快速上路。

  三、持续的资本投入。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彻底退出了神经疾病早期研发项目。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多个临床实验结果为负面,导致整个行业进入了“冰冻期”。大药厂也将其在神经疾病领域的专利纷纷清仓大甩卖。例如,礼来就把自己内部研发多年的CGRP抗体(用于偏头痛治疗)相关专利授权给了Arteaus Therapeutics。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如果目前的临床实验结果又不如预期,资本又将逃离神经疾病领域。

  从长远来看,神经类疾病的治愈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像痴呆症(dementia)等疾病现在无药可治愈,而对其治病机理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神经类疾病领域只能是“长线中的长线”。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