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 22:19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26日讯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尚未出现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婴儿出生潮,却催生了一大批“打二孩主意”的健康初创企业。这甚至都引起了大洋彼岸的主流媒体关注,7月25日,美国彭博新闻刊发了《中国初创企业吸引风险投资者在婴儿潮上赌一把》的文章,认为,婴儿潮将成为中国移动医疗创业的真正机会。
杨丹(音译)是北京一名三个月大男婴的母亲,她还清楚地记得怀孕期间依靠一堆应用程序来获取优生优育的提示。比如,吃什么、什么时候去孕检以及如何同其他准妈妈们沟通联系等等。风险投资者坚信废除单独子女政策将会催生更多的数字健康服务需求,比如像杨丹享用的那些孕期数字服务,因此正在该领域赌一把。
根据动脉网的一份研究报告,我国去年公布的计生政策调整激起了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今年上半年国内妇幼保健领域初创企业共募得了10轮融资。
深圳医信科技有限公司CEO梁亮说,“很幸运,随着去年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开,投资者对我们越来越感兴趣。”医信科技开发了一款名为“妈咪知道”的App,可以提供儿科医生网上咨询服务。“妈咪知道”今年3月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投资方包括软银中国资本和晨兴资本。
彭博新闻报道称,中国消费者热衷于使用数字应用程序,应用领域包括网银和医疗保健等,这方面的需求催生了一个大产业。根据中国互联网观察网站的一份报告,中国共有4.5部移动设备,735家中国企业研发了超过3.3万个移动应用程序。根据美国应用分析公司Flurry Analytics的研究,去年在中国医疗和健康App的使用增长了近130%,是仅次于影像App的增长第二快的细分领域。
中国政府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促使每年新增300万新生儿。但是,截至目前该政策的实施并未导致婴儿潮的出现。许多家庭发现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成本过高,而且政府此前已被证明对放开独生子女政策的效应过于乐观:尽管在今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前,政府已于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去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下降了32万。
不过中国的“婴儿潮”已经开始显露趋势。方正证券7月14日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他们采集了北京、上海、无锡、泰州、厦门等一、二、三线城市多家医院大量新生儿数据及先行指标建卡数据,发现均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甚至也超出了妇产科医院体系和卫计委的预期。他们认为,受益于生肖偏好和二胎放开政策两大利好因素,今年、明年新生儿可能有300万的增量。而罗兰贝格的预测更保守一些,他们预计今年因为生肖+二胎,新生儿会较上一年增长3%。
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婴儿潮”甚至火爆到医院已经无法自行解决,只能期待政府的协调。经济观察报就报道,北京各个区的卫计委成立了建档协调办公室,从4月份开始,政府就开会召集协调,专门发文督促此事。卫计委7月20日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约2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在上一年的统计公报中,卫计委认为2015年的申请将每月保持在8-9万例,最终实际的申请数比预计增加了约一倍。公认的预测是,大量的二胎会在明年出生,新生儿出生的最高峰是在2019年。
彭博新闻认为,“婴儿潮”的兴起也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据动脉网的报告,中国数字医疗保健公司今年上半年募得创纪录的15亿美元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同期,专注于妇女健康和婴儿护理的初创公司共募得5.7亿美元,是募资轮数最多的细分门类。
动脉网分析师表示,同以往面向各类消费者不同,近期的初创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靶向性更强。”比如,在今年募得投资的初创公司中,一家公司研发的App提供儿科医生的讲稿,主题涵盖从儿童心理学到培养睡眠习惯的广范围。还有一款App帮助夫妻“浏览”体外受精过程,甚至还有一家数字服务公司出售特制的奶瓶洗涤器。
一些中国巨头公司已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子公司,比如平安保险集团推出了移动健康App“平安好医生”,今年5月在A轮募得5亿美元,估值达到30亿美元。不过随着市场不断成熟,中国企业家将目标瞄准了更加特定的客户群。
中国的移动医疗公司也开始逐步转战线下。彭博新闻报道,“妈咪知道”的梁亮表示,这家互联网初创公司计划今年开设4家线下实体诊所,首家将于深圳开业。他表示,开设线下诊所主要是专门诊治儿童,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愿意为高品质医疗服务花更多的钱,而且还可以避免在公立医院排长队。
不过彭博新闻认为,数字健康创业者进入私立医院行业面对着重重挑战,主要是缺乏合格的医生,以及监管繁琐。梁亮表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获得开设诊所的执照。
好在风险资本市场对数字医疗会成功依然抱有很大希望。彭博新闻认为,将线上需求与线下服务和医疗保健机构对接互联是市场上最热门的两大商品,正如平安好医生在回复彭博的邮件中提到的:“这一估值将远超旧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