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0 20:04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10日讯 “裁员”是医疗健康产业无法回避的话题。尽管过去几年众多医疗健康公司的发展迅猛,然而该产业从业者的饭碗却似乎并未多了几分保证。许多医疗健康巨头不时传出裁员的“噩耗”,这不,又一医疗健康巨头施贵宝宣布:在华裁员。
一、施贵宝裁员“上瘾”
继施贵宝2014年底在华千人大裁员之后,近日,业界又传出消息:施贵宝中国继续大幅裁员。裁员影响的药品包括实体瘤的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两个产品。
事实上,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施贵宝的裁员风波就没停歇。我们看到,2014年2月,阿斯利康以41亿美元完成收购了施贵宝的糖尿病业务,施贵宝退出糖尿病治疗领域之后,便首度宣布裁员。据不完全统计,该裁员涉及到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一时间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经过一年多的发酵,2015年6月,几十名医药代表在施贵宝上海总部会德丰国际广场楼下聚集,并打出“抗议裁员”、“施贵宝还我公道”等横幅。“我们是中美上海施贵宝医疗健康企业及施贵宝公司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被公司非法裁员的员工,在历经近半年的沉默之后,现在,我们对公司的非法裁员提出强烈抗议。”在致公司管理层的公开信中,被离职员工要求施贵宝“回到谈判桌来”。
就在“维权事件”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之际,2016年3月7日,施贵宝中国总裁林泰慷又给该企业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邮件要求:即日起施贵宝停止客户招待、讲课费、学会赞助等学术活动,这一措施适用于所有业务部门、医学部及市场准入部门所有员工开展的活动。
随后的几个月里,便传出“下半年将大幅裁员”的传闻。果不其然,刚公布“重磅免疫治疗药物Opdivo在之前未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身上未显示出症状进展”使得股价下跌近16%的施贵宝,便在福州年中会议上宣布裁员数近千人,范围包括销售、医学部市场部所有人员,8月10日前签署协商解除协议的员工可以获得N+3的赔偿。
针对施贵宝再度裁员事件,酒泉大得利制药常务副总经理齐正伟对记者表示,其原因较为复杂。“如内部业务模式调整、规避检查、剔除高风险员工、减少财务支出等。实际上,跨国企业裁员并非新鲜事,也不止施贵宝一家,近来的辉瑞、阿斯利康、默沙东、诺华等也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二、裁员动机大分析
的确,医疗健康巨头在中国进行裁员并不稀罕,且均是出于多种战略的考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医疗健康产业裁员主要动机有“管理混乱”、“成本”、“战略调整”、“专利”、“涉嫌违规”等。
管理混乱
勃林格殷格翰在2013年有过一次超1000人的重大裁员,但与其他公司不同,裁员不是因专利到期或产品表现不佳所引起,而是由生产混乱所导致的。在投资3.5亿美元对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Ben Venue工厂进行改造后,公司却发现如果保持运营,预计将亏损7亿美元,因此不值得继续投资。2013年年底,公司关闭了这家无菌工厂,解聘了1100名员工。
降低成本
裁员通常是医疗健康企业的重大新闻,因为它被视为该产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医疗健康企业一般不喜欢将这种消息公之于众,但当他们决定要公布时,就会获得足够多的关注,它要给投资者们留下裁员是医疗健康企业CEO们为保持成本线而做出的艰难决定的印象。
如阿斯利康为降低成本在2012年为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研发回报进行裁员。其裁员超过5000人,其中1600人来自研发部门,2300人来自销售和管理部门,剩余的则分布在其他各个部门。
专利到期
专利到期通常是医疗健康企业裁员的罪魁祸首。以礼来为例,其营业收入已持续多年大幅下降,其多源于专利到期。如首先到期的是最畅销的治疗精神病药物再普乐,其次是抗抑郁药物欣百达。专利到期的巨大损失使礼来在美国裁减了1000名销售人员,这几乎是礼来在美国40%的销售力量。
战略调整
2016年1月20日,强生宣布,计划削减医疗器械事业部3000个工作岗位,占到该部门全球岗位的4%-6%。强生公司希望通过此次裁员每年节省8亿-10亿美元成本,其中2016年将节省2亿美元,以聚焦于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相关计划的税前重组费用为20亿-24亿美元,其中约6亿美元将计入2015年第四季业绩。公告显示,此次裁员涉及部门包括骨科、外科和心血管设备,不涉及消费医疗器材、视力保健产品和糖尿病保健业务。具体要淘汰哪些产品,目前尚未规划。
涉嫌违规
2014年,因“商业贿赂”,GSK(中国)对旗下3000名医药代表中三分之一的人进行了内部核查,调查到近千名存在所谓“合规问题嫌疑”的医药代表。此后通过内部单独面谈,开除中国区大约110名员工,这些被辞退的包括总监、大区经理以及代表等各级员工。
在如此多的动机下,不妨让我们思考,下一个将裁员的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