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调查

2016-09-25 09:05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24日讯 一家农业部下属的转基因检测中心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中心的博士肄业生。2016年9月1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下称“农科院畜牧所”)肄业的魏景亮在网上实名举报,称为了“应付”2015年国家检查,农科院畜牧所里的转基因检测中心大量造假。

  “转基因”“造假”“国家检测中心”……文章一发布,立刻引发舆论潮水般关注。9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声明称,农业部联合调查组将进驻农科院畜牧所开展核查。

  接近调查组的专家林智透露,农业部对该事件极为重视,由负责监管转基因安全的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官员带队,加上之前的评审专家和技术专家全程调查。

  农业部调查组已经进驻。9月20日早上9时,行政楼二楼最里面的会议室,大门紧闭,首轮调查座谈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近三点。出入会议室的人员神色焦虑。中心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已进入紧急预案状态。这几天,媒体一直不停地给他们打电话。

  “调查组已经来了,相应的程序都在进行。”该单位一位副所长说,“我们和农业部的专家目前都不接受采访。”

  林智告诉记者,当天会后初步结论是,“举报关于实验室规范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事实,但检测技术没有问题,主要是管理混乱,不属于造假。”

  截稿前,最新的独家消息是,农业部已经决定,接下来将会让全国42家中心都进行自查,并合并一些检测中心。如果之后巡查再出现问题,就撤销中心资质。

  举报

  举报人魏景亮,本是农科院畜牧所动物遗传育种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2014年转为硕博连读,博士方向是动物基因工程,导师为李奎教授。

  而李奎所在的实验室同时为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下称“检测中心”),该中心挂靠农科院畜牧所,李奎为中心常务副主任。2016年6月李奎当选为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

  魏景亮的举报始于5月17日。他告诉记者,在向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口头举报该事后,相关领导对举报所涉及问题,态度反复。

  两个月后,有媒体记者帮他反馈到农业部,农业部回答已经上报领导。因为迟迟未等到处理结果,他决定公开举报。

  现在看来,退学是魏景亮与李奎师生关系的转折。

  由于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长时间不在学校,旷课太多,2016年3月份魏景亮被勒令退学。在举报信中,魏表示,“正值我心情低落,在外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与家人意见矛盾的时候,这样的消息令我非常诧异。”

  但农科院畜牧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魏是主动退学的,第一封退学申请将自己写得极为“卑微”,导师李奎还帮他修改,为了留在档案里“不那么难看”。魏承认是主动退学,但认为,“造假事件是我对学术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农科院畜牧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魏景亮并非在外做志愿者,而是自己成立了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魏和其他两人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北京凝时冻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的出资额为32万。而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正是“人体冷冻志愿者活动”。

  但魏景亮对此的回应是,“公司是我们做人体冷冻的志愿者一起注册的,没有实际运行过也没有出过钱。注册资金是认缴,不是实缴。”

  2016年9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公告,132家涉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企业)登记,且于2016年6月20日被立案调查的企业,北京凝时冻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内。

  “现在他(魏)已是疯狂状态。”对于魏的举报,农科院畜牧所显然没料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一位所员工告诉记者,近半年所里一直在调查处理此事。但没人愿谈论细节。这位员工表示,农科院畜牧所已经准备了详细的过程说明材料,等调查组结果出来后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该员工强调,这事关单位的“脸面”和“荣誉”,他们比任何人都着急。

  魏景亮对检测中心造假情况最重要的指控有四点:“大规模的‘赶作业’式的档案造假”“人员的冒名顶替和制作虚假劳动合同”“任用实验技能不熟练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对外推脱检测委托,同时有可能私下开出虚假报告”。

  他还用表格列出了37个各项虚假检测--这些实验记录是巡查组评估资质的重要因素,“那些实验实际都是没有发生过,但是为了应付国家检查,就假装它发生了”。但他也说,这些实验都只是对内的,包括新人员培训、新旧技术对比等。在举报材料中,魏景亮称“伪造”发生于2015年6月。由于三年一度的中心档案检查将在7月进行,李奎动员大家在一个月内“赶工”补齐所有档案,需要补齐的档案包括对环境的记录,仪器检查校准,标准物质和所用试剂的使用记录,按年度进行的监督员监督工作记录等。

  而此前的5月,魏景亮已被导师安排为中心的“档案员”一职,负责所有档案的制作和管理。

  “导师李奎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便与其他几个老师开会决定由我担任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员一职。”魏景亮告诉记者,会后,他私下向导师指出该行为不妥,不愿继续担任这样的工作。但导师以“国家战略需要我们这样的空壳转基因检测中心作为技术储备”“不能临时更换工作人员”为由没有接受。

  此后近两个月内,魏景亮与所里老师配合,补齐了从2012年到2015年三年来缺失的全部档案。

  2015年7月20至22日,检测中心顺利通过国家“2+1”现场复评审。

  “不运作”的检测中心

  因为一直没有接到国家级的检测任务,也没有对外出具过检测报告,魏景亮认为自己所在的机构就是“空壳中心”。

  但他表示,“我不希望舆论把这件事和转基因技术放在一起炒作,这件事也和目前市场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无关。”

  在魏景亮提交举报材料后,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已介入调查,农科院畜牧所领导也多次找魏景亮谈话,但两方在对中心编造档案一事的性质认定上存在分歧。

  魏景亮认为属于“大规模造假”,而所里领导则强调“这和数据造假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只不过没有专门的工作场所(检测工作),所以后来集中补了记录”。

  业内人士解释,这或与中心想维持资质有关。

  挂靠农科院畜牧所的检测中心,主要开展转基因动物和饲料的成分检测、转基因饲料的饲用安全评价及转基因动物环境安全评价工作。知情人士透露,检测中心实际上一直没有对外,等于空转。

  据记者了解,除了农业部的委托,该中心一直没接过外面的业务,因此“造的材料不是委托检测项目,而是内部检测练兵”。

  在魏景亮提供的与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崔文涛对话的录音中,崔对此的解释是,实验室的条件有限、人员有限。外面不是没有(活),但他们不敢、不想接外面的活。因为一来项目,就得把实验室一封(做不了其他科研),划不来。其次,万一有交叉感染,怎么办?

  但对此,魏景亮有自己的质疑,“检测中心至今没出过市场上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报告,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一开始买仪器买设备,做三年一次的这种检查,每年的能力验证,整个花费也不少,但为什么从来不用?自己知道水平不行,为了防止出错,检测中心基本上避免接活,其实检测能力值得怀疑。”

  对此,转基因安全资深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告诉记者,全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机构测试清单有42家机构,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转基因动物产品获批,也没有产业化。虽然美国2015年底批准了转基因鲑鱼(三文鱼)上市,但并未出口到中国。因此,包括农科院畜牧所在内的转基因动物检测中心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长期不运作,也就可能出现不管理的现象。

  “这两年农业部并没有审批新的转基因作物的生产、上市,故意去做这个假,有必要吗?说白了就是管理不规范。”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说。

  不运行并不能躲掉上级部门的监管。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生产的单位,应当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每两到三年会对这类机构进行评审,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机构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如果巡查合格,才会给该机构颁发检测能力认证证书。

  而巡查内容,就包含转基因检测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过程性档案,包括所有质量控制需要的对环境的记录,仪器检查校准,标准物质和所用试剂的使用记录,按年度进行的监督员监督工作记录等。

  魏景亮指控,42家有资质的转基因检测中心中,大多数都是有科研任务的平时要用的实验室,这样实验室平时要做日常的科研,转基因检测要用到的这些仪器实际上也都是日常科研必备的仪器。所以在没有活的时候,这些实验室都是做其它科研。只有在国家下了任务时它才变成一个检测中心,并不是全职在做转基因检测。

  但罗云波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在他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检测中心和常规实验室都有两套设备人员,并有相当严格的管理规程。“这类检测中心本身是不能做科研的,因为设备都是剂量认证校准过的,出具的数据是有法律意义的,不做检测不能使用。”

  “如果把这些检测机构独立出去就没有问题了,但是买仪器、配工作人员需要一大笔经费,所以它本质上涉及国家科研投入、科研体制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评论。

  多少实验室还在空转?

  记者查询发现,这42家机构中,大部分都为转基因环境安全和产品成分检测,只有两家属于转基因食用安全检测。具体到对象上,涉及转基因动物的只有两三家。

  这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及产业化缓慢有关。2000年时申请的这批实验室,农业部和专家组并未料到转基因动物发展如此缓慢。所以,在出现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时,大多审核通过、批准成立。

  记者了解到,这些“空壳”机构不接业务有一定普遍性,但不接业务也没有质量控制的文件就会对考核有影响。所以,“没任务”的检测中心为了保住现有资质,必须证明有能力承担检测且实验室规范,而具体方法就是“编造档案”。

  魏景亮发现,在人员档案中,有一些早已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后、博士,依然承担着“检测员”的身份。于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实际实验操作时,实验室便找几名硕士生,冒名这些人的身份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种种问题,魏景亮推测,巡查专家应该是看出了问题,因为他们也提出过具体的整改意见,比如记录不完全等问题。但最终还是颁发了资质认定证书。

  在9月20日农业部调查组会议上,一位曾参与巡查的专家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他回忆,当时确实看出问题了,但没有想到这么严重,现在感觉是“被骗过去了”。

  “只要稍微认真一些就能检查出来,很多东西都是雷同的。但很多专家都对这样的档案记录问题不以为然,一般只是整改、扣分,但不会摘牌。”一位曾是转基因项目巡查组成员的专家说。

  这和整个行业对检测中心管理的态度有关:大家都看中“盲样检测”结果,而忽视实验室操作规范,以为只要是不影响检测结果和质量的因素,都无伤大雅。而调查组专家也证明,检测中心在现场能力测验中过关,技术没有问题。

  “为什么李奎有底气?因为他们检测手段和水平没有问题。”林智说。不过,魏景亮称,检测中心所存在的造假,本身没有直接的现实后果。

  “主要是对实验室资质的弄虚作假,这些报告不会流通到市场上来,也不涉及市场上转基因产品的检测。”但他担心的是,检测中心不做,其他实验室会做,会流入市场,如果这个虚假报告是普遍现象也很危险。

  “如果检测机构进入到正常运转,是不可能通过赶制档案来应付检查的。”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常务副主任王强认为,赶作业式的情况会有,有些机构在刚开始时,没有记录习惯,平时再有一些疏忽,到了快检查时,只能补充赶制,但这种情况决不允许。

  他解释,档案记录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只要这个样品正式进入了检测体系,那么从开始接收样品到最后报告出来所有的工作都要记下来,什么时候做就要什么时候记录,正规机构都会另设一个专门的档案员来管理档案。

  但也有人表示,要完整执行整个实验室体系,非常消耗人力物力,很多细节并无必要记录。

  譬如,一次性试剂都是即用即配即丢,但要求是要记录各种试剂配了什么、配了多少,试剂瓶上还要标注好什么时间配置,什么时间过期。配个试剂可能只要十秒钟,用一下五秒钟,但记录要写三分钟。

  “实验室体系实际上是被滥用了,而滥用的结果就是审核不严,造假成风,各个实验室都这么干,审核组的人也知道大家都这么干,所以一般来说重点抓的都是体系中的关键点,至于很多不痛不痒的记录根本没人去关注。”一位知情者评论说。

  “这件事给各类检测机构都上了一课,平时不能疏于管理,更不能凭空捏造,特别是一些小中心,要引以为戒。”罗云波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目的是控制实验室质量,犯了错能有据可查。从客观上看,魏景亮的举报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拷问:有多少中心在空转?又有多少没有保存下来的必要?

  “请找我们领导,我没有什么要说的话,谢谢。”魏景亮的导师、中国农科院教授李奎回复记者称。

  而记者与农科院畜牧所相关人员联系,其副所长、转基因检测中心主任文杰在听到陈述之后便挂了电话,此后再未接听。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