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实验事件发酵:打口水仗,不如用论文说话

2016-10-15 09:2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13日讯 11日,13位中国科学家发表实名声明,称他们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事件最初缘起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称格氏嗜盐碱杆菌中的蛋白质NgAgo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能够被利用到基因编辑中,成为一种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这样一个发现很快被媒体称作“诺奖级”的科学发现。

  但在此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过多科学家纷纷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在受到此质疑下,最初发表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声明称,将对韩春雨论文展开调查。与此同时,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也在今年8月份表示,将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后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结果,并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到其中的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员。尽管他的课题组实验也无法得到阳性的结果,不过李劲松仍然十分谨慎,他表示:“韩春雨事件我们还是主张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他说再过一两周会有相关信息公布,我们还是等他的回复,等第三方的调查,希望能够尽快有结果。”

  大多数人已经放弃

  据李劲松介绍,他的课题组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实验:一个是在Oct4-EGFP的小鼠受精卵中进行NgAgomRNA和gDNA的注射,尝试了不同的浓度组合,在囊胚的时候也有看到不亮或者发光很弱的情况,但是测序发现序列并没有突变;另一个是在细胞水平,我们最初是在Oct4-EGFP的单倍体细胞共转NgAgo和gDNA载体,分选双阳性的细胞直接测序或者培养后测序,均没有突变。

  “我们开始怀疑NgAgo的表达窗口比较窄,就改造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Ago的细胞系,依然没有突变。后面我们就完全按照NBT(《自然·生物技术》)文章里的实验,在293T细胞中打靶hDYRK1基因,gDNA的长度位置都和文章一样,还是没有能突变。”李劲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此次发表声明的13名科研人员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李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

  这些科学家认为,韩春雨应该公开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所在河北科技大学及其他相关单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该启动学术调查。

  不过迄今为止,相关方面都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不过韩春雨本人仍表示,他向《自然·生物技术》亚太通讯员DavidCyranoski提供了一份5人的名单,并称这5人是能够重复其实验结果的科学家。

  证明还需时间

  虽然记者没有直接联系到韩春雨本人,但是两个月前,记者曾经了解到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研究院有实验室依然在试图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并即将在近期公布实验结果。当时接近该实验室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同事的实验室里韩春雨的实验已经被再次证明,确定无误。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等我们的文章正式发表吧,不会超过两个月。只有科学的论文才具有说服力。”

  这位知情人士还对记者表示:“根本没有人给《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写过完整的质疑报告,包括实验细节,这是非常可笑的。而且该杂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给过韩春雨任何的质疑邮件。”

  此后,记者联系该知情人士时,被告知“实验仍然在进行中”。不过现在两个月已经过去,该实验室的验证结果并未公布。而在昨天公布的13个课题组的实名声明名单中,记者发现了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所的杨辉课题组也赫然在列。杨辉发表声明称:“我们针对小鼠胚胎的GFP基因、Tyr基因分别设计了四个gDNA(在三家公司都试过合成了),NgAgo用了三种不同版本(密码子优化或者NLS在N端、C端),操作几百个胚胎,生了三百多只小鼠,都没有检测到敲除。之后我们又在细胞水平针对猴的Tyr基因、293的GFP基因、N2A的Tyr基因进行操作,也没有检测到任何基因编辑。最后我们完全按照韩春雨文章中fig4的DYRKIA基因进行操作,也完全没有效果。”

  对此,记者再次联系上述知情人士,他对记者表示:“我昨天就知道他们会发表联名声明了。我们的实验仍在继续,请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此前有媒体报道,上两周在哥本哈根举办的CRISPR基因编辑大会上,来自美国、丹麦、德国顶尖的基因编辑领域实验室参会,但是几乎无人提及韩春雨的诺奖级的NgAgo技术,这或许意味着该技术的重复工作已经遇冷。

  第三方调查由谁来完成?

  在相关调查结果尚未出炉的背景下,韩春雨及河北科技大学已经荣誉加身。在论文发表后,韩春雨本人相继收获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等称号,并在近期正式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候选人之一,河北科技大学亦推荐韩春雨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候选人。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批准韩春雨作为项目负责人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100万元的研究经费,项目起止年月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是第三方调查由谁来完成。事实上,学术期刊一般没有权力、能力,也没兴趣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进行调查,除非论文遭到同行的高度质疑。比如,有的杂志会委托第三方进行重复,而更多的则是让科研机构自己来处理。

  真正有责任和权力对成果开展调查的,是作者所在的单位,以及为课题提供经费的资助者。一般情况下,作者所在科研机构或资助者会指定领域内公信度高的几个课题组,对实验进行重复。在此过程中,受质疑课题组应配合指导完成实验,如果不配合,就必须接受调查。如果指定课题组重复出实验,则同行认可该成果,继续向前推进;如果无法重复,至少从科学上给同行一个明确信号,避免大家无谓的投入。至于其中原因,可以留给机构和资助者去仔细调查,并妥善处理。

  进展:饶毅邵峰就基因编辑新技术公开致信河北科大校长

  在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的13位课题组负责人实名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NgAgo基因编辑新技术的实验后,《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和邵峰公开了这封信。

  饶毅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他们于9月7日给孙鹤旭发邮件。邮件写道,他们属于今年5月第一批对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初期,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明显问题,根据他们的学术背景,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后来,国内外陆续有很多学者宣告无法成功使用韩春雨的这项新技术,对韩春雨的这项工作提出质疑,给韩春雨本人、河北科技大学乃至中国生物学研究带来了很大影响,且这些质疑一直未得到来自韩春雨及其团队的正面和有说服力的回应。他们在信中建议各方包括河北科技大学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

  “鉴于这件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严肃性,请允许我们建议河北科技大学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助建议委员会成员),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韩春雨及其团队在委员会成员知晓或在场情况下,重复实验结果,以尽快得出严谨的结论,澄清事实。”他们在这封信中写道。

  这封邮件没有得到回应。饶毅回忆,9月13日,他们托校长的同学电话询问,带回的信息是校长没有收到邮件。9月14日,他短信询问孙鹤旭准确地址以便邮寄信件,同样没有回应。9月15日,饶毅的助手电子邮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告知饶毅、邵峰计划用挂号信寄此前那份电子邮件的信。9月23日,由他们两位签名的挂号信寄给孙校长,并显示两天后由学校收发室代收。10月10日下午,饶毅收到河北科技大学9月28日盖章寄出的挂号信。

  挂号信里写道,学校将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同时希望继续支持河北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正如信里所说,按照学术惯例,当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刚出来时,我们默认它是真实可靠的,至少不应该公开怀疑,但对该研究成果的最终认同和褒奖,则需要经过同行的验证并取决于相关研究者如何评价该成果对自己工作和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邵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邵峰表示,他的实验室并未尝试使用韩春雨发表的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因为对我自己的研究工作,我觉得CRISPR/Cas9已经不错了,没有非要使用该新技术的理由,尤其是当它还没有被证实有效的时候,我们选择等待更多人来验证。”

  邵峰说,当互联网最初出现一些零星的质疑时,他倾向于认为韩春雨也许隐瞒了某些技术细节。“但随后出现大面积质疑时,我们认为学校和韩春雨本人应该出来面对,因为在学术期刊上公开报道一个新的技术成果,其根本目的是要让别人用,作为一名学者,作者也有义务使其他研究者能够使用该新技术,否则即使发表了文章,但对科学却是没有贡献的。”

  邵峰认为,现在重要的不是给韩春雨本人下个结论,而是把事情推向正规程序,按照通行的学术规范来处理。饶毅认为,河北科技大学的回复比较笼统,不清楚将有什么措施,“很多人希望河北科大是在认真讨论,而不是推脱”。

  如果学校不回应,学术共同体下一步该如何推进这件事?“我们只能先看看这封信公开后的效果,学校也可以继续不回应,但我们认为应该尽这个义务,因为好的学术生态需要科学共同体的每一员一起去维护,我们也在建议,未能重复和有效使用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者发表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报道他们的实验结果,以更为正规化的方式进行学术探讨和质疑。”邵峰说。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