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19:50 来源:网友分享
1、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者
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三型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甲亢等的患者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
2、患有某些急性传染病者
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也应等疾病稳定后,才可到医院进行洗牙。这一方面是因为你自己的病情,另外也应避免传染他人。
3、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
急性坏死性牙龈炎除外者除外,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炎症延血液播散。
4、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及心脏有疾患者
如果牙龈部存在恶性肿瘤,一般不建议接受常规洗牙,以避免肿瘤扩散。除此之外,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也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
可以预防牙龈方面的疾病
不经常洗牙有可能患牙周病,这是一种牙龈组织和骨骼的感染病,会使牙齿移位,是导致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元凶。如果早期诊断,牙周病可以治疗和扭转。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后面将导致更严重的牙龈疾病。定期的洗牙和检查,可以有效防止牙床疾病。
可以预防口腔癌
根据口腔癌基金会的统计,仅在美国一地,每小时都有人死于口腔癌。如果去洗牙的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牙医会帮你做口腔癌的检测,越早发现,治疗越有效。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经常洗牙可以预防心脏病。根据医生的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洗牙有助于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并可能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洗牙,将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与牙科检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助于较早地发现牙科问题
牙医会在洗牙的过程中发现任何牙科疾病的早期迹象,无论是牙齿还是牙龈。如果通过洗牙及早地发现了蛀牙,那么只要打破填料和牙床,牙病很容易就可以治愈。如果没有洗牙的习惯,那么当这些问题恶化后再去治疗,拔牙可能会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
误区1:天天刷牙就不需要洗牙了
洗牙又称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积的色素,并抛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很多人觉得认真刷牙了就解决问题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鲁洁解释,洗牙就是保健牙齿。刷牙刷得再认真再好,也难免留有死角。临床上,许多看起来表面挺干净的,可是口腔检查时候都能发现牙菌斑和轻度的牙软垢,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结石。此外,洗牙恰恰是预防或中断牙周炎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误区2:可以很久才洗一次牙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凶,在洗牙之后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如果不定期清除,再加上唾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日久天长,就会形成牙石和引起牙周病。因此,一般建议16岁恒牙期以后每年洗一次。如果洗牙之后发现牙周病,则由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复诊计划。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炎的病人,或者牙周情况比较差的,建议半年洗牙一次。另外,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前后的女性),卫生习惯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过多以致劳累程度较高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定期洗牙。
误区3:洗牙伤牙齿
许多人会顾虑洗牙会磨损掉牙齿表面的釉质。鲁洁介绍,洗牙会在牙齿表面留下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划痕,但牙齿组织是不会受到损伤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处理,可以弥补这些细微的粗糙面,减少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的几率。也有人怕“把牙缝洗大了”,这只会在牙石比较多的人身上出现。牙齿天然是有缝隙的,甚至由于牙龈的萎缩造成牙缝的增大,但由于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看上去牙齿之间挺紧实的。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起来。
牙齿酸痛
有人在洗牙过程中会觉得牙齿酸痛,这主要是牙根暴露所致,而牙根暴露是牙周病的一种典型表现。牙根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均较敏感。因此,牙周炎症越重,牙根暴露可能越明显,在治疗中的酸痛感也会越明显。
牙齿敏感
有的患者在洗牙后还会出现牙齿敏感,这主要是在洁治前,暴露的牙根被牙石包绕,隔断了冷热刺激。为减少痛苦,可在洁治后短期内避免接触过冷、过热食物,使牙齿有个适应过程,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牙齿出血
缘于菌斑牙石产生刺激许多人在洗牙过程中都会有出血,这是因为菌斑牙石等刺激牙龈发生炎症,炎症越严重,牙龈出血也越明显。如果平时刷牙时就出血,说明牙龈炎症已不轻了。只有完全健康的牙龈在洁治时才不会出血。
一些诊所为降低成本,在洗牙材料上偷工减料,“创造性”地用洗洁精、硫酸等来祛除牙齿上的烟斑茶垢,这样虽然牙齿暂时“美白”了,但造成洗牙者的牙釉质层破坏,出现洗牙后不久牙齿反变更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