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06:3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发病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病为肺性脑病的主要基础病因,其中慢性肺心病所致占85%。
导致肺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
①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严重支气管痉挛,气道内痰液阻塞,使原已受损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致体内CO2潴留。
②医源性因素,如镇静剂应用不当,高浓度吸氧,导致呼吸抑制而加重CO2麻醉状态;不适当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致痰液黏稠而加重气道阻塞。
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右心衰竭时,由于脑血液量减少,加重脑缺氧及脑代谢功能紊乱。
(二)发病机制
1.二氧化碳对脑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脑血流的主要调节者,PaCO2增高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过高的PaCO2有类似于笑气(N2O)的麻醉作用,引起昏迷。
2.脑细胞酸中毒
临床上常见PaCO2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仍不发生肺脑性脑病症状,但若脑脊液的pH一旦降低,则迅速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呼吸衰竭时的高碳酸血症,导致血中氢离子浓度增加,当超过血中缓冲对调节能力和肾脏的代偿范围时,引起血中的pH下降和呼吸性酸中毒。血中过多的氢离子缓慢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pH值下降,脑细胞内的氢离子浓度增加,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3.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缺氧可导致脑细胞的无氧代谢,产生非挥发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缺氧可影响脑细胞的功能,甚至引起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和死亡。
秋季气候从暖变凉温差较大,加之一些地方比较干燥,导致病原体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较长,播散也比较容易。因此,每年的9至11月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常见的有急性上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哮喘、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发作等等。而老人、孩子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群体和长期吸烟的群体是高发人群。
1.加强安全防护。将患者转移到安全房间,避开窗边,以免出现意外。去除房内的不 必要的设备和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绳子,以免伤人和自伤。
2.对于出现早期肺性脑病症状的患者,除进行必要的监护外,需及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病情,让家属配合治疗,并请家属陪护。同时派专职护理人员守护。
3.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暴躁时,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并配合必要的治疗,切不可用镇静剂使患者安静,否则会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进入昏迷。
1.精神症状约见于50%的患者中。一般与意识障碍交替或同时出现。早期表现为精神疲倦、乏力、烦躁不安、多语、记忆障碍、定向力丧失。晚期可出现精神兴奋、躁动、乱语似躁狂症或谵妄状态;也有情绪淡漠、抑郁寡言、动作减少呈木僵状态。极少数出现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及幻觉妄想等。
2.意识障碍肺性脑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意识障碍。轻者嗜睡、昏睡,重者昏迷。
3.运动障碍及其他脑局灶损害征象常见的是各种不自主运动。肺性脑病早期可出现静止性、粗大、无节律的震颤。有时可发生偏瘫失语及感觉障碍。突然发生的发作性肢体无力,异样发麻感。也可有癫痫发作,包括强直-阵挛发作、局限性抽搐或由局限性发展到全身性癫痫样发作。
4.10%~15%的患者由于持续性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脑疝和昏迷,加重神经精神症状,血压下降而死亡。
(1)去除诱因:主要是防止肺部感染复发,切记禁用安眠药和镇静药(主要是Ⅱ型呼衰患者),勿高浓度氧吸入。
(2)积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CO2潴留时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性措施,方法已如前述,常规治疗无效时,应果断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给予机械通气,确保CO2的排出和低氧的纠正。
(3)呼吸兴奋药的使用:肺性脑病的早期使用呼吸兴奋剂,效果较好。方法见呼吸衰竭的治疗。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是大剂量、短程疗法。琥珀酸考地松400~800mg/d或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给药。疗程3~5天。
(5)脱水疗法: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脑细胞和脑间质严重水肿,更有甚者可以形成脑疝。理应积极脱水,但多因脱水后导致血液浓缩,痰液难于排出,促使微栓形成和加重呼吸、循环衰竭等影响,所以多主张以轻度或中度脱水为妥。并给以足量的胶体溶液,以促细胞和细胞外液回吸血管内,有利液体的排出。
(6)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在肺性脑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针对常见的几种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
宜采用低热量、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饮食。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的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