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 07:42 来源:网友分享
1.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的黏附敏感性增加 不同作者分别在老年男性及老年女性观察到此种现象,尤以女性最为明显。其原因尚不明确,有人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雌激素刺激可能增加了细胞表面细菌受体的密度并增加了细胞黏附的活性。
2.老年人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的因素明显增加,使细菌易于生存繁殖 老年人常可因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以及尿路结石、肿瘤等原因发生尿路不全或完全梗阻,同时其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或无力性膀胱的几率也明显增多,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尿流不畅、膀胱内残余尿增多、尿路上皮细胞局部抗菌力减退,从而易发感染。
3.老年人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 由于老化,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减退,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老年肾脏及膀胱膜均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骨盆肌肉松弛、习惯性便秘等可进一步加剧局部黏膜的血循环不良,老年男性前列腺分泌减少,这些都使其局部抵抗力减退。此外,老年肾的退行性变化,也是尿路黏膜防御机制下降的原因之一。
4.其他 老年人生理性渴感减退,饮水减少以及肾小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均对其易感uti有一定影响。同时,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的几率增高,又常因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招致uti甚至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
无菌性脓尿也是肾结核、结石、镇痛剂滥用、少数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表现。尿路损伤如衣原体尿道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等也可见无菌性脓尿。
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见于药物和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肾脏集合系统远端感染性病变(如肾皮质脓肿),偶见于梗阻性尿路病。
白细胞尿不是尿路感染恒有的特点,连续几次的尿标本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定。单次尿标本查不到白细胞不应视为无菌尿的证据。脓尿取决于尿液流量和尿ph值。1天之内尿细菌计数也可不同,一般来讲,宜查晨尿标本。
白细胞管型是上尿路炎症性疾病可靠的证据,但与颗粒管型一样并非感染所特有。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常见不到这些管型。做管型计数时须用新鲜尿标本。
镜下血尿不是提示细菌感染的可靠证据。无蛋白尿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排泄低于2.0g/24h。
对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首先应注意治疗基础病,去除梗阻因素,鼓励病人多饮水。充分水化可使局部细菌稀释、冲洗黏膜,并可减轻肾髓质的高张状态。对老年女性尿道炎患者可试行局部使用少量雌激素,对恢复下尿路的生理状态可能有益。
一般认为,无论有无症状,凡是首次发现细菌尿的病人均应给予单一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研究发现,由于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的复发率和再感染率极高,因此对无症状菌尿者长期维持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并不能使其复发率或病死率减低。有人提出,只有当早期膀胱感染、伴有进展性肾功能损害及有上尿路感染症状存在时,才应对老年uti病人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用药,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病人难以治愈时应注意耐药菌株或特别病原体的存在。
目前一般认为长期菌尿对肾功能确有影响,但与死亡率及尿毒症之间的关系没有肯定意见。
尿路感染中的肾小球肾炎对人们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性等。红细胞和白细胞应在正常范围内。尿路感染也可出现少量或微量蛋白,尿蛋白定性在(+)以内。
尿路感染多选用抗生素治疗,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比较多。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雷沙星等。本类药物可影响儿童及胎儿的软骨发育,儿童及孕妇慎用。头孢菌素类有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等。磺胺类药物服药期间需多饮水,长期服药时需加用碳酸氢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毒性低,但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注射前需做皮试。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其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等变态反应。对肾功能不全的肾盂肾炎患者不要选用。另外尿路感染也可服用中药治疗,辩病论治,辩证论治。常用的中成药有热淋清胶囊、三金片、宁泌泰胶囊、肾舒颗粒、知柏地黄丸等。
尿路感染要预防为主,平时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女性在经期和夫妻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平时多饮水,饮食营养,心态平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