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06:48 来源:网友分享
1、牙周病能不能治好,涉及到治愈的标准,对于边缘性龈炎和肥大性龈炎来说,只要没有全身因素,例如妊娠、糖尿病行装,是能够完全治愈的。即通过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或加上适当的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出血停止,牙龈的外形恢复到正常形态,并经常保持口腔卫生,龈炎便彻底治愈了。
2、局部治疗,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牙周袋的处理,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较浅的牙周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牙周袋需作牙周手术,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松牙固定,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牙周脓肿的处理,脓肿已局限时,可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3、增强机体抵抗力,并积极治疗与牙周炎有关的系统性疾病。发生牙周脓肿时,全身反应较重的患者,应口服有关抗菌药物。
孕妇有牙周炎能吃橘子,但要及时清理口腔。孕妇易患牙周炎,这是由于妊娠期间有些孕妇们变得爱吃酸甜食,或是粘性大的食物,口腔环境发生变化。在妊娠中期,许多孕妇妊娠反应明显,一刷牙就容易恶心,就干脆不刷牙。食物残渣在牙齿周围大量沉积,口腔卫生较差,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还有就是,牙龈也是女性激素的作用器官,妊娠期间性激素大量增多,牙龈对局部刺激反应增强,加重了炎症反应。孕期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通常怀孕前口腔健康就有问题,只是她们并没有重视,怀孕后激素等作用之下,引发炎症。
孕妇患牙周病,除了牙齿松动影响进食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不良妊娠,包括流产、早产、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以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等。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炎症炎症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子宫,并增加个体对细菌性下生殖道的敏感性,发生羊膜炎、阴道炎等。宫腔内一旦发生感染,胎儿的生长发育就会受 到不良影响。
1、孕期发生牙周炎,不可以随意用药,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推荐局部治疗,包括牙齿的洁刮治(将牙齿上的菌斑刮干净)、冲洗、局部用药(口腔包含药物或者漱口水)等,一般不需全身用药(如口服药物或者打点滴)。
2、只要局部治疗处理得好,无需吃消炎药。特别是孕妈,更不主张吃各类抗生素,但可在局部治疗之后,配合适当的日常护理(如吃过东西后使用漱口水)。
因此,对于准备怀孕的女性患者来说,建议如下:
1、孕前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早期发现牙龈炎或牙周炎,早期治疗。特别是已经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更应该先进行完善的牙周专科治疗,控制炎症后再怀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怀孕后4-6个月为安全期,是可以进行牙科治疗的。如果有牙周的问题,可以接受牙周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龈上下的洁治。妊娠期龈瘤经洁治后,一般会缩小,无进行性增大,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待产后再行切除性手术。若瘤体过大,经治疗仍影响进食,可选择在安全期切除。
3、在怀孕阶段,若发现有急性炎症如牙周脓肿的发生,甚至是有感染性菌血症的可能性,需要立即就医。
4、牙周病经诊疗后,如果状况没有继续恶化,而想进行增大的牙缝关闭这类非紧急性的治疗,建议选择产后再进行。
怀孕期间,由于孕妈体内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增高,以致血流淤滞及血管壁渗透性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造成牙周炎,医学上称为妊娠期牙龈炎。
孕妇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牙周炎?
1、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有牙周炎。
2、照镜子看看,如果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周炎。
3、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
4、有口臭说明可能有牙周炎。
5、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1次;定期进行洗牙,医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一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轻度牙周炎可能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的危险。而当孕妇患有中度、重度的牙周炎时,可能致使胎儿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和牙齿畸形等,甚至有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
此外,有龋齿也要及早的进行治疗,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和阻生的智齿要果断拔除。曾有孕妇在孕期阻生牙反复发炎,最终导致流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