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2 08:08 来源:网友分享
1.鼻外伤
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如鼻中隔软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鼻中隔偏曲。
2.发育异常
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鼻腔或鼻窦肿瘤
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鼻腔或鼻窦肿瘤,如骨化纤维瘤、鼻息肉等,其他如鼻窦囊肿等,生长比较大时,可挤压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偏曲变形。
4.遗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1.好发人群
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
2.症状
(1)鼻塞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C”形偏曲或嵴突引起同侧鼻塞,对侧鼻腔长期承担主要通气功能,鼻黏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而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又称结构性鼻炎,进而出现双侧鼻塞。“S”形偏曲多为双侧鼻塞。鼻中隔偏曲患者如患急性鼻炎,则鼻塞更重,且不容易康复。鼻塞严重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
(2)头痛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鼻塞重,头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3)鼻出血鼻出血部位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处,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且薄,常直接受气流及粉尘刺激,黏膜干燥结痂,易发生糜烂,加之鼻中隔软组织血供丰富,故较容易出血,擤鼻、挖鼻或低头用力常为诱因。如鼻出血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血管弹性差,则难以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愈,多需要手术切除、矫正偏曲部位。有时鼻出血也可见于鼻中隔凹面。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1、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梁下塌,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造成软骨软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2、广州后勤医院专家提醒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中隔穿孔,鼻中隔两侧软组织分离不充分时、即使去除软骨或骨部也易撕裂软组织。
3、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软骨膜间出血所致,较大血肿须予处理。
4、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颅内并发症,这种鼻中隔偏曲的危害比较少见,但是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造成的颅内感染等颅内并发症后果很严重.
5.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软骨膜间出血所致。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均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主诉鼻塞,虽滴用生理盐水也不改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须予处理。
6.鼻梁下塌:多由于手术中去除中隔软骨时鼻梁部去除太多所致。术后并发的鼻中隔脓肿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造成软骨软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7.鼻部症状(特别注意也可毫无鼻部症状):鼻塞、鼻出血、流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症状)、鼻背胀痛、打鼾、嗅觉减退、鼻梁歪斜;
8.颅内并发症:少见,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可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
(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这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许0.1%肾上腺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1.切口左侧鼻前庭皮肤与中隔粘膜交界处,上自鼻中隔前端顶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适当延长,以便于手术操作应注意不可切透软骨,以免损伤对侧粘软骨膜切开软骨表面的软组织露出瓷白色的软骨。
2.将鼻中隔剥离子从切口处置于该处软骨膜下紧贴软骨表面,分离软骨膜和骨膜分离时由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应主要依靠剥离子侧缘分离分离范围:前上达鼻中隔软骨前上缘下达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须分离一部分向上向后均须超过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离到偏曲突起处时,应先从突起四周仔细分离,以减轻突起处粘膜张力最后再分离突起处粘骨膜。
4.在原切口后约2mm处以中隔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但不能将对侧粘软骨膜切透切开时刀刃应与软骨平面斜交。
5.将剥离子从软骨切口伸至对侧粘软骨膜下紧贴对侧软骨于骨表面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和骨膜分离范围与切口侧相同,当分离至软骨偏曲之凹陷处时应格外小心该处粘膜软骨膜,可能与凹陷之软骨粘连较紧,应注意防止软组织破裂为使最凹处,粘膜易于剥离也可在剥离该侧软组织前于粘软骨膜下注入少许生理盐水,以使凹陷处粘软骨膜隆起有利于分离。
6.鼻中隔软骨及骨部两侧组织分离后,由切口处置入鼻中隔张开器将鼻中隔两侧软组织撑开,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骨面和剥离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转刀先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出筛骨垂直板,然后将其向下至梨骨处,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缘及上颌骨鼻嵴上缘拉回,即将鼻中隔软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软骨片暂时保留,以备两侧软组织剥离破裂时,可将其平整置于破裂处两侧软组织之间,以避免鼻中隔日后穿孔使用旋转刀时,应注意鼻中隔前上缘不可去除过多至少应保留6mm宽的软骨,以防止日后鼻梁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钳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对于底部的骨质嵴突可用鼻中隔骨凿去除,对于筛骨垂直板不宜去除过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转的方式,使骨片折断以免损伤筛板而引起并发症。
8.将术中的血液血块及凿骨时的碎骨屑清除干净,取出鼻中隔张开器将两则软组织贴合从两侧鼻腔观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矫,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应重新放入张开器将其去除。
9.两侧软组织贴合后将切口缝合2-3针,或不缝合两侧鼻腔,以灭菌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时宜先将纱条铺于切口处或软组织破裂处,加以保护然后再填入剩余纱条。
10.24小时后抽出鼻腔纱条,为防止抽出后喷嚏发作可嘱患者以手指甲轻掐双侧鼻骨下缘,术后一周鼻内滴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并隔日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和清理鼻腔,术中如有粘软骨膜或骨膜破裂,术后清理鼻腔时应特别注意,及时去除该处多余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缝线术后5天即可拆除。
(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成形术的特点
既能矫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软骨支架且,极少有术后中隔穿孔,该术式适用于鼻中隔软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2.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3-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2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