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06:32 来源:网友分享
1、平躺在地上,两手放臀侧。双腿向上举起,大腿与上半身成九十度角,小腿与上半身平行。两腿内侧用力夹紧,必要的时候可以两腿之间夹一本书。保持这个姿势5-10秒,每组3-5次。
2、双腿呈站立姿势,右手扶墙,同时右腿向左腿方向的外侧尽量踢,保持姿势5-10秒,每组3-5次。然后,按上述办法,换边锻炼左腿。
3、双腿与上半身成90度角。然后用腹部的力量抬起上半身,手尽量接触脚踝的位置,稍微停留1-3秒钟,上半身落下。重复此动作2组,每组10-15次。
4、平躺,膝盖弯曲,双脚分开,与臀部相齐,双膝间放一个枕头,球或者健美轮。身体上拱,构成桥型。保持肋骨与骨盆对齐。不要升高或者降低骨盆的位置,慢慢挤压枕头20次。降低骨盆位置,膝盖向胸部靠拢构成圆弧形,让背部放松。重复两次。做三组。
判断的方法为: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如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则属正常情况;如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一些下肢发育的问题。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O型腿了。此时,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婴儿从出生后到2岁前都是腿部发育期,基本定型要到2岁左右。一般来说,在两岁以前,宝宝的腿型呈现一定角度的内翻,到了3岁左右时宝宝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小儿是否为医学上所说的O型腿,要到宝宝能平稳站立、走路后才能判断。将双脚伸直,以脚后跟的内侧站立时,两膝之间可以放进两根以上的手指,就可以判断O型腿了。
宝宝腿部发育异常,出现O型腿很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致,家长要注意判断,佝偻病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摩擦枕头而致头枕部秃发。应带孩子就医检查,如不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因钙盐不足,骨骺增生的软骨不能正常地骨化,发生小腿骨的弯曲变形,造成O型腿。
通过在膝关节内侧最凸出部位到小腿肚内侧最凸出部位做一条连线,测量该线距小腿内侧凹陷处的最大距离值,即可判断出O型腿的轻重程度。
轻度O型腿:双腿并拢膝部无缝隙,测量单腿膝下内侧凹陷最大值在0.5—1.0cm之间
中度O型腿:双腿并拢膝部有缝隙,测量单腿膝下内侧凹陷最大值在1—1.5cm之间。
重度O型腿:双腿并拢膝部有明显缝隙,测量单腿膝下内侧凹陷最大值在1.5—2.0cm之间。
极重度O型腿:双腿基本无法并拢,测量单腿膝下内侧凹陷最大值在2.0cm以上。
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O型腿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O型腿矫正势在必行。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腿部矫正领域的应用,使得O型腿求美者得以拥有一双梦寐以求的美腿。另外,其还可以用于矫正大腿内侧凹陷弯曲,大腿外侧凸出,膝关节内侧凸出,膝关节外侧凹陷,小腿内侧凹陷,小腿外侧凸出,脚踝内侧凹陷,也可以用于矫正双下肢不对称,矫正下肢过细等。
1、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
2、由于O型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
3、O型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匀称,显得大小腿都很弯,这样腿失去了笔直曲线,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挺拔。
4、O型腿的人,两条腿之间巨大的缝隙,在视觉上非常不美观。
5、O型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6、O型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7、O型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