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6 08: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注意休息
睡眠不足是耳鸣最困扰之事,由于睡眠不足而耳鸣不止,又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如此恶性循环,耳鸣越发严重.患者临睡前忌进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睡前必须平心静气,即使不能入眠,也可通过闭目养神得到休息,或是通过白天睡眠来补充.
二、远离噪音
人耳在噪音环境下时间过长,会不知不觉地导致内耳听毛细胞的损伤而发生耳鸣耳聋.巨大声响会因机械及声音振动波等震伤内耳神经细胞从而造成耳鸣及重听.因此,避免接触强烈的噪声,或避免长时间的与噪声接触,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有助于保护听力防止耳鸣发生.在无法远避爆炸声时,可用手掩耳或把嘴巴张开来保护耳的听力功能.
三、调整心态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四、注意用药
耳鸣患者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不要忘记告诉医师,自己患有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此外,在服用任何药物中,若有异样症状时,应及时告诉主治医师,以便调整药物.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慎重使用有听神经毒性副作用的药物。
1、劳逸结合。注意调整工作节奏,不要过度疲劳,特别是工作压力大的人,更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放松。
2、保证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以舒缓情绪,促进睡眠。失眠者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药,必要时,可在专家指导下,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
3、调节情绪。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绪,尽量少发脾气,不要多虑、多疑。有焦虑和抑郁症状者,应在专家指导下服药治疗。
4、调节内分泌。更年期妇女若出现顽固耳鸣,应去医院就诊,检查内分泌指标。若有必要,可在专家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缓解耳鸣症状。
减少噪声刺激。不要长期戴耳机听音乐,尽量减少在声音嘈杂的*场所内停留的时间。以上几种情况就是耳鸣的预防方法,发生耳鸣之后,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情绪的调节和内分泌的调节,减少居住环境周围的噪音。
1、药物治疗: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片等;或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有ATP,辅酶A等;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西比灵,利多卡因等能抑制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活动。
2、掩蔽疗法:用耳鸣掩蔽器治疗耳鸣,是利用外界的声刺激来抑制内耳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也可用助听器代替掩蔽器。
3、心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馈信号训练患者进入松弛状态,恢复体内相对平衡,以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4、其他:耳鸣一般对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令人烦恼不安.目前治疗亦存在一定困难.有耳鸣症状,应积极到医院作相应的检查与处理,以免延误某些重要疾病的诊治.如确无特殊疾病,则不必紧张,应保持心情愉快,转移注意力,耳鸣或可减轻。
出现耳鸣可以多吃大豆等相关的豆制品,大豆是含铁量较高的一种食物,其中铁和锌的含量都较其他食物高得多。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能补充耳蜗钙代谢不足,改善耳聋、耳鸣症状。人体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
1、理发后,碎头发掉到耳道,由于一端可以触到耳膜,用手碰耳后会听到类似敲鼓的声音,取出头发后,耳鸣消失。
2、坐飞机、登山、或生气后会有短暂的耳鸣、耳闷,是由于中耳负压引起的,连接中耳和鼻腔的结构称为咽鼓管,很多人有类似的经验,捏鼻子鼓鼓气,张嘴抬抬下巴,用手指压压耳屏,咽鼓管通了,耳鸣、耳闷好了。
3、如果有人的耳鸣是搏动的,并且和自己的脉搏跳动同步,要小心颈静脉球瘤,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耳鸣才能消失。
4、如果有人的耳鸣伴有神经性耳聋、有的伴有面瘫,要小心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早期(一般小于1厘米)时无需开颅,可以接受伽玛刀照射治疗。如果认为是肾虚、上火,耽误诊治,较大的听神经瘤不仅加大对病人生命的威胁,也加大手术的风险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