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9 09:10 来源:网友分享
首先,不把孩子当哑巴,到了两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发音学习说话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忽略与孩子的交流,多跟孩子说话,为孩子做事时,要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让孩子参与进来,并用目光与之交流,让他看到你的嘴型。
当孩子咿呀说话时,不要笑话他,说的不清楚,要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孩子一般会跟大人学的,孩子说不清是因为家长的语速太快,孩子听不清,家长要有意的放慢说话的速度,和发音的清晰度。
每天带孩子出去游玩,去公园让孩子聆听小鸟唱歌,教孩子认识各种锻炼器材,于小朋友一起玩耍,让稍大会说话的孩子拎着宝宝一起玩,让孩子相互交流会学的更快。
为宝宝买一些学习认识人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和食物的,小儿识物图书,家长每天抽时间读给孩子听,慢慢孩子会自己拿来看并学着发音,也可以把家里的布娃娃都放在一起让宝宝给他们上课,很有趣的。
如果家长时间有些少,也可以买一个可以挂在墙上的拼音学习画挂在墙上,让宝宝自己去学习,用小手一按每个字母都会发音,而且很清晰,用一段时间孩子的听学能力进步飞快。
1、不一定说话早的宝宝智商就高
虽然过了周岁已经五六个月了,宝宝还是连“嗯嗯”、“不不”也不会说。看到别人家同龄的宝宝或者更小的宝宝都能说话了,而自己家的宝宝还不会说,妈妈就开始担心起来。妈妈首先会想到自己的宝宝会不会是智力发育迟缓呢?可是,不一定说话早的宝宝智商就高。
宝宝的耳朵听得见,与其他同龄宝宝的动作也没什么两样的话,妈妈就没有必要担心智力问题。让宝宝把苹果拿来,宝宝会拿过来苹果,问宝宝爸爸在哪里呢,宝宝会用手指指向爸爸。如果会做这些的话,宝宝就是不会说话也是听到了,这就没问题,妈妈不必担心。有很多宝宝直到2周岁还几乎不会说话,多半是遗传造成的,可以问问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最重要的是宝宝的耳朵能不能听到
不会说话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他的耳朵能不能听到。当叫宝宝的名字的时候,他能回过头来就没问题。但如果说能听到钟鼓声,这就不太准确,因为宝宝听不到声音也会感到振动。
虽然不会说成句的话,但只要宝宝会说“不”、“汪汪”、“哎哎”中的任何一个,说明宝宝是听到了,宝宝肯定能说话的。打开画册问宝宝“汪汪”是哪一个,宝宝会指着狗,这样的宝宝听力没有问题。
3、部分宝宝因为环境和身体原因晚说话
如果家里人比较多,每个人都用自己不同的语言跟宝宝说话,宝宝就不容易记住话。当然,教孩子说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问题,眼下隔代教育的祖父母、频繁更换的保姆、家庭环境都有可能是造成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一生下来就得了败血症而注射了各种抗生素的宝宝,如果到了1岁半左右,还不会说话,就必须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万一宝宝有听力方面的障碍,要想聋哑学校的老师咨询一下,尽早开始语言的训练。
1、妈妈多和宝宝说话,不教是不能学会说话的。宝宝的说话能力与身高、体重不同,家长不教是不能提高的。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宝宝说话,那宝宝长到多大也不会说话。有的宝宝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耳朵是不是听得到,是宝宝语言进步的第一步。
语言是联系人类感情的工具,妈妈对宝宝说“来,洗澡了”,是为了让宝宝的身体干净。妈妈说“来,抱抱”,是跟宝宝之间的亲密动作。这些都是妈妈爱宝宝的表现,宝宝通过感受妈妈的行为来理解语言。
宝宝在学说话之前,是模仿妈妈的发音才会的。妈妈如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自然就学会说话了,而不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宝宝永远都不会说话。当宝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他往往会着急、发怒或者哭闹。
2、妈妈教宝宝说话时,发音要清楚准确,让宝宝看清嘴形。妈妈与宝宝说话时,要在宝宝的对面,使宝宝能看清妈妈说话的口形,还要注意说话发音要清楚、准确。像演口技似的说话不动嘴是不行的,因为,宝宝总是看着妈妈的嘴形。
即时电视的声音一直响着,宝宝也不能学会说话。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在电视和宝宝之间是不会有的。不仅如此,电视的声音反而会成为杂音,导致宝宝听不到妈妈的声音。电视画面也会妨碍宝宝注意妈妈,所以,为了教宝宝学说话,最好不要开电视。
3、制造发声的机会,让宝宝模仿发音: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宝宝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时,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宝宝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宝宝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1、提供与外人接触的机会
其实小孩子最喜欢跟小孩子玩,就像跟同龄人一起玩才会有更多的趣味性,有共同的兴趣、语言、在乎的东西。所以内向的孩子不是不想玩,而是不敢玩,比较害羞。这种情况只能“以毒攻毒”。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出门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过与小朋友的交往,慢慢会找到属于自己、合适自己的好朋友、好榜样。
而且父母不应该总是关着孩子,总是让孩子在家跟父母玩,或是跟不能说话,没有表情,无法回应的玩具玩耍。这样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玩具的依赖,害怕跟生人玩。所以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可鼓励他为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积极回答客人的问题。经常带孩子去串门。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鼓励孩子自己去购买东西,锻炼如何应对和陌生人的交流。
2、讲故事
父母可以多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让他走出害羞的情绪,比如丑小鸭这一类的故事。
3、理解大于批评
孩子难免做错事,父母应该以理解的心态去跟孩子讲讲道理,不要总批评。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慢慢学会看待事情。父母应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在批评孩子时,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应注意措辞,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平时应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喜欢提问、喜欢模仿、喜欢做游戏,在行为上,会争着做事,这时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逐渐的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5、父母的耐心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耐心,耐心理解,耐心帮助,循序渐进。相信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一定会变得热情大方起来。
6、“勇敢者”游戏
可以尝试让孩子玩“勇敢者”游戏,比如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大胆的游戏,在台阶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抢皮球等“危险”的游戏都需要一点勇气的。孩子在户外活动中难免嗑嗑碰碰,父母不要大惊小怪,要放心去锻炼孩子,这些“勇敢者”的游戏可是帮孩子练胆量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