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 10:09 来源:网友分享
从河北肃宁到北京,一段200公里的距离,化身为生命通道;从直升机到救护车,载着一个因车祸而垂危的6岁男孩,一路飞奔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那里不同科室的多位专家已做好准备,接过这场生死营救的接力棒。2月23日下午,《生命时报》记者从直升机起飞前往河北接人开始,全程见证着这场急救联动的一步一动。
直升机载着患儿与死神赛跑
2月23日上午11点半,家住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6岁男孩小森,想去找邻居家的小伙伴玩。当他蹦蹦跳跳走出家门的一刹那,一辆飞快驶来的摩托车将他撞倒,小森弱小的身体在地上翻滚着。摩托车未能及时刹车,高速旋转的车轮又将小森的衣服卷入,孩子又被硬生生地拖行了十几米。摩托车停下来后,只听小森“嗷”地一声大哭,便戛然而止,随后陷入昏迷,生命垂危。
车祸发生后,小森被紧急送往肃宁县医院抢救。见孩子奄奄一息,县医院随即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维持呼吸。检查发现,小森存在重度颅脑损伤和肺损伤,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医生考虑到当地医疗手段有限,在和家属沟通后,决定联系北京市999急救中心,通过空中救援系统将小森转到北京治疗。
“当我接到救援任务,和肃宁当地医生沟通后,认为患儿适合直升机转运。”北京市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飞行队队长魏彦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当时主要考虑两点原因:一是小森病情很重,地面转运相对颠簸,且时间较长,对他的病情不利;二是直升机上配备全套重症监护设备,途中小森病情一旦恶化,完全可以进行救护。随后,北京市999急救中心向空军和民航局申请直航航线。
16点15分,直升机载着魏彦芳和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和药品向肃宁进发。通过999急救中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生命时报》记者和工作人员可全程看到飞机的飞行轨迹。18点07分,直升机顺利降落在肃宁临时起降点。对小森进行了再次的病情评估和详细的准备后,19点17分,定位系统显示,直升机开始返京。
据魏彦芳介绍,途中,小森的病情一直不太稳定,心率一度高达每分钟150多次,体温也在持续上升。魏彦芳分析说,心率过快与脑水肿、缺氧有关,高热多为颅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高热。他当即给予紧急处理,调节呼吸机,保证氧合状态,并用冰块为小森进行物理降温。
20点50分,直升机在北京市999急救中心平稳降落。医护人员早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5分钟后,小森就被急救人员从飞机上抬进救护车,直奔北大人民医院。
21点15分,记者跟随救护车到达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此时,医院创伤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急诊外科等专家都已在寒风中严阵以待。小森被迅速推进重症监护室,经过查体、资料评判,专家们立即会诊。专家分析指出,危及小森生命的主要问题是脑干损伤,但这种损伤以保守药物治疗为宜,暂时不考虑手术,此外还有肺部挫伤、锁骨骨折,但考虑骨折并不危及生命,暂不处理。医生告知家属,小森病情很重,病情可能还会急转直下,但所有医护都会尽全力救治。
截至2月25日记者发稿,小森已经能够睁开眼睛、动动小手,但专家指出,接下来的24小时同样不会平静,因为小森脑部受伤最重,意味着他必须要度过72小时脑水肿期,最可怕的并发症就是脑疝,一旦发生,将无可挽回。目前,要做的就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希望小森能挺过来。
创伤救治体系一次次击退死神
小森的救治再一次体现了创伤救治体系的优势。从今年1月开始,已有包括小森在内的4位从外地经空中急救转运而来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北大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目前,之前的3名患者均已脱离生命危险,其中一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患者夏某已康复出院。北大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王天兵回忆起这个病例仍很兴奋。
1月19日,夏某遭遇严重车祸,导致左侧9根肋骨、右侧8根肋骨断裂,并向内弯曲刺向肺部;第五胸椎爆裂骨折;还有右侧肩胛骨骨折……经过一天多的治疗,当地医院已束手无策,夏某生命垂危,即使立刻得到救治也有可能高危截瘫。随后家属通过联系空中救援,于21日凌晨将夏某运抵北大人民医院。严重创伤救治小组的专家们已做好充足准备,患者抵达后立刻得到了有条不紊的生命支持、全面评估和手术治疗,最终重新开启了夏某的生命之门。“后来,这位病人完全康复出院,这是对所有医护的鼓励。”王天兵自豪地说。
王天兵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今年1月开始,北大人民医院开始启用“严重创伤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院前环节,999、120评估病情后,先把信息传到医院急诊,让医院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二是急诊环节,北大人民医院急诊根据提前获知的患者伤情,启动相应预警级别,呼叫严重创伤救治团队的相关人员;三是综合救治和专科救治环节,各个专科一起评估病情,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确定各科治疗顺序。
王天兵表示,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目前国内创伤救治分科太细、专科性太强,救治一直处于分割状态,降低了整体救治效果。北大人民医院成立严重创伤救治团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和准备工作,虽然体系实际运转才两个多月,却十分顺利。”
为了更好地发挥北大人民医院在严重创伤救治方面的优势,王天兵指出,未来,医院会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增进院前和院内信息交换、完善医院急救预警、增加医护的创伤专业培训。
空中救援服务不是富人特权
对很多人来说,空中救援似乎只在电影中见过,其实这种急救方式已在国内开展多年,每年受益于此的患者正逐年增加。魏彦芳告诉记者,他从2010年开始从事空中急救,这些年执行紧急任务最北去过内蒙古海拉尔、最南去过海南三亚。直升机具有随地降落的优点,但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如果距离太远,中间还要降落加油,相对比较麻烦,便会使用固定翼飞机转运患者。
很多人猜测,能动用空中救援的人不是达官贵人,也是社会名流。对此,魏彦芳表示,多数患者都是普通老百姓,只不过有些提前购买了国外保险或航空救援保险。不过,所有患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危重症”,地面交通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转运需求。空中转运的优势在于能为重症患者提供全套的重症监护,保障生命安全,还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转运到目的地,争取更多时间。王天兵补充说,以夏某为例,空中救援让重症病人的转运成为了可能。
王天兵指出,近几年,得到空中救援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从一年三五例上升为四五十例,未来的需求肯定还会越来越大。魏彦芳介绍说,在发达国家,空中救援非常普及。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皇家飞行医生成立于1928年,拥有60架直升机、21个基地。而我国起步较晚,和他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服务功能完善才能满足公众需求,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