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二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07-03 14:40 来源:网友分享

  毕业季里,医学院校的学子即将挥别过往,开启新的医学征程。回望来路,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学医?本报记者采访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医学新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看到医学事业的代际传承,以及那份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坚毅。

  老红楼下,懿德楼前,喷水池畔,身穿赭彤红博士服、天空蓝硕士服和闪亮黑学士服的毕业生们,与同学、师长合影留念,依依话别……近日,毕业生流动的身影让美丽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园更添雅致。记者穿梭在他们中间,采访了多位“医二代”毕业生,他们或是即将奔赴医院进入规培,或是即将继续医学攻读深造。不管前路如何,他们年轻的脸庞上都带着“医学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还有那份不忘初心的坚毅。

  “选择做一名医务工作者,追寻着父母的足迹”

  出生在风筝之都——山东潍坊的姜毓是2016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毕业生,他即将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工作。回顾自己的学医之路,他说自己“成长的过程似乎都与医学有关”。

  父亲是潍坊市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医生,母亲是血透中心一名护士,像很多“医二代”一样,姜毓是在医院的家属院中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从小就开始接受医学的熏陶。“我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而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各种医学图谱,虽然小时候的我并不懂这些图片。”让姜毓记忆深刻的还有每天放学后到小学旁边一所医学院进行的常规探险活动。“我们探索医学院的每个角落,嗅着福尔马林的味道溜进解剖教室,在窗外兴奋地偷偷看系统解剖,被发现后狂奔逃跑。”再长大点,他就经常去父母的科室“做功课”。姜毓由此被父母感叹为“天生是做医生的料”。

  如父母所言,他也的确志在“选择做一名医务工作者,追寻着父母的足迹”。高中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问姜毓想去哪里,他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交大医学院的医学专业。”高中老师和学校领导希望他可以考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但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填写了一个第一志愿,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吐尔洪江·瓦哈甫是2016届骨科硕士毕业生,即将进入新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他的父亲是新疆喀什第二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医生,但他一开始并不想“子承父业”。“高三毕业面临专业选择时,我迷茫了。此前,我一直希望学金融经济类专业,父母也一直尊重我的选择。”

  但是,他最终放弃了初衷,选择要去“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医生”。“一天,父亲下班回来,心情不好,问原因才知是一个患者不治身亡了。看到父亲一个人到了书房,当时我感触很深。父亲行医多年,所经历的生老病死应该很多,但父亲还是怀揣着一颗医者仁心,为此我深受触动,毅然选择了学医。”让吐尔洪江至今谨记于心的是,父亲知道他的选择后,对他说了一句话:“选择了这个职业,那么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如愿考入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就读,本科毕业后到了上海交大医学院读硕士。

  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即将在上海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工作的许天源来自鲁南小城——山东省滕州市,父亲是滕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母亲曾是外科护士长,现从事后勤管理。当初选择学医时,父母的意见截然不同。“2006年我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父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陷入了各持己见的争论中。父亲认为医学未来前景广阔,希望我以后从医;母亲则觉得临床工作太辛苦,反对我学医。父母各自与我促膝长谈,几个晚上辗转反侧后,我脑海中逐渐清晰的是父母20余年的兢兢业业,是那一席白袍,是我对这个职业与生俱来的浓烈情感。于是,我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学医。”

  顺利考入上海交大医学院后,许天源感觉“满眼都是新景象。老师们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使基础课程并不枯燥。每一天都收获满满,与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近。”

  “妈妈对工作的那份爱和坚守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我妈是儿科医生,我也选择了儿科。按照现在1000名儿童才有0.43位儿科医生的说法,我们简直就是俩‘金块’,还是24K、纯的那种。”获得儿科学硕士学位的郭翀俏皮地说。

  郭翀即将前往工作的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也是她母亲供职的医院。能够和母亲在同一个医院从事同一个专业,在郭翀看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让郭翀感慨万千的还有,“去年去旧屋收拾东西,翻出‘大金块’当年的课本,内科学才6元9角一本,现在已涨到79元了。当年幽门螺旋杆菌还没有被写入胃溃疡的病因,很多疾病的分期也和现在不一样。我趴在那儿翻来翻去:30年了,很多诊疗在课本上仅仅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改变。但因为这个改变,有多少患者得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得以留住自己的亲人?这背后是‘大金块’以及整整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郭翀的职业取向和价值观无疑都受了父母的影响。高考那年,她“所有的一本、二本的第一志愿通通填了医学院,从天南到海北都有”。在父母“金钱、名声都只能当做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标”的教育下,她也认识到了“开拓一个行业的方向,影响一个个体的人生,其乐无穷,动力无穷,岂止于金钱”。

  周辰是2016届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毕业后继续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攻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他的妈妈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毛家港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童年的他“跟在妈妈身后跑遍大大小小的科室。喜欢去药房偷拿各种味道甜甜的喉片,喜欢偷拿一次性注射器去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打针,喜欢借走叔叔阿姨们的听诊器和小伙伴们学着样子听心跳声……”

  2011年,高考了,他把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医学类。他说:“我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里长大,太熟悉医院的环境,太了解这个行业的喜怒哀乐,太知道这个行业的不易与艰辛,也太清楚这个行业所有的幸福。然而我妈反对我从医,因为她在这个行业里辛苦了大半辈子了,不想让孩子再那么辛苦。但倔强的我没有听妈妈的意见。我把青春期的叛逆都发泄在这件事上。最后的结果是我如愿以偿,并且幸运地被上海交大医学院录取。”

  周辰还告诉记者:“大三的寒假回家,因为已经学完了内外妇儿,妈妈问我愿不愿意进手术室去看手术,我兴奋地答应了。第一台手术看的是子宫肌瘤,患者是一位从外地嫁到我们这边来的农村妇女。她躺在手术台上非常害怕,甚至开始发抖。我翻看着病人的病历和之前的一些检查报告,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现在多大啦?孩子多大啦?’我抬起头,看到妈妈握住了那位患者的手,开始和她拉起家常,聊起家庭和孩子。慢慢地,这位患者平静了下来,麻醉师开始给她麻醉,妈妈继续握住她的手说,‘不要怕,我们医生护士都在呢’。看到这一幕,我觉得有许多东西妈妈都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给了我,并将永远伴随我的成长。妈妈对临床工作的那份爱和坚守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让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始终铭记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要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也让我懂得,对病人的关爱是医学最温暖的色彩。”

  “不要被眼前的个例,干扰了自己的初衷”

  “我很幸运出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现在是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的主任医师,母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毕业、已获得博士学位的虞文嫣,谈到自己即将在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振义院士领衔的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工作时,一脸的兴奋。

  虞文嫣说,她自小对医学就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对医生有着强烈的崇拜感。2008年上海交大自主招生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院。面试时,招生老师问她:“现在,很多当医生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学医,你怎么就这么坚定要来医学院呢?”她的回答是:“不忘初心,方能始终。”这是她听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她一直铭记于心。

  成为一名医学生后,有时候虞文嫣也会抱怨基础知识枯燥乏味,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会以过来人的身份鼓励她尝试发现其中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父亲还会给她各种切实的临床指导。“还记得理论学习阶段,常常周末回家后,就带着一周积累的各种问题一股脑儿咨询家里的大医生;到了临床实习的时候,我总拽着父亲当标准化病人,演习各种体格检查、问病史,答疑解惑等,父亲总是能耐心地配合我这个‘小医生’,及时指出我的问题,并叮嘱我‘医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科学,我们手上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不容许丝毫懈怠马虎’。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后,难免会因在工作中被患者或家属误解而感觉不解甚至懊恼,再加上时不时爆出的医患负面报道,我有时对现有的医疗环境感到失望,父亲看到我的状态不佳,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告诫我说‘求医是一段艰辛且漫长的道路,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被眼前的个例干扰了自己的初衷’。”

  2014年11月,虞文嫣赴法在巴黎Saint-Louis医院经历了为期一年的住院医师培训。这一年中,她与另外两位法国同事共同管理20张床位的病区,从独立查房、开医嘱,到处理突发事件等,她说,自己“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尤其是接管一位法国老太太的经历,让她“深深感受到身为一名医生的幸福”。“她从第一次化疗就由我负责,工作中,她耐心地纠正我的法语发音、用词,解释我听不懂的单词。有次从西班牙度假归来还不忘给我带了个小礼物,当得知我即将回国时还流下了眼泪。当我将这一切通过电话告诉远在一万多公里之外的父亲时,我能感受到他的欣慰,我也在那一刻真心感谢父亲的一路激励。”回忆这些美好点滴,虞文嫣不无自豪。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峰会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