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血压容易升高 年过四十尤要护心

2016-10-17 11:43 来源:网友分享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岭南中医药流派的杰出代表。邓老虽已年过百岁,但耳聪目明、行走如常,思维敏捷甚至超过一些后生仔。他的长寿与他在常年行医实践中总结出的独到“养生经”有很大关系。上周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暨岭南名中医大讲堂”活动,在广东省中医院正式启动。在大讲堂上,邓铁涛教授的两位弟子、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教授和省中医院心血管大科主任吴焕林教授,分别从防范心血管病和广东常见的痰湿体质人士如何养生的角度切入,娓娓道来邓老的养生经。养德、养心、养脾胃、养肾这“四养”,是邓老长寿的秘诀。邹旭指出,邓老养生经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坚持,要有恒心。吴焕林则提醒,秋日血压易升高,四五十岁的人尤要注意护心。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大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林教授

  邓铁涛养生经坚持“四养”远离心血管病

  邹旭教授指出,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作为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高足,邹旭建议大家要想远离心血管病,健康延年,不妨向这位百岁老人学习“养生经”。邹旭说,邓老在诊疗之余潜心研究中医药学养生之道,他的养生之道总体有24点,可概括为4大方面:养德、养心、养脾胃和养肾。

  养德排首位。“厚德者才能长寿。”邓老认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达,性情开朗,心态平和,从而使人体气机调和、气血畅达,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激素分泌,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协调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延年益寿。

  “邓老提倡需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邹旭说,在饮食上有节制也是“养德”。

  以动促静莫紧盯手机

  第二是养心。心是“一身之主”,心强健,人体各脏腑才能健康正常,调神即养心。养心首先要开心,“笑一笑,百年少”。现代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急剧的或长期慢性的应激反应,容易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邓老喜好书法,练字能够熏陶人的性情,从医学上来说,通过练字可以转移注意力,使身心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邓老主张“以动促静”。修习静心功、静坐可以使全身放松,代谢减慢,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常闭目养神,而不要时时刻刻盯着手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所谓“先睡心后睡眼”,如果经常在凌晨2时后才入睡,身体极为受损。睡不好可以按脚底涌泉穴和手部心与肾经交汇处,也可自制助眠药枕、用药沐足。邹旭说,邓老常用一些药材煮水泡脚,具体药物有: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钩藤3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

  食疗也有助“养心”。邓老爱吃橙子,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微量元素,爱吃榴莲,榴莲有温养心肾的作用,富含钙质。夏天常吃苦瓜,爱喝炖汤,各10g的人参和田七,外加5g陈皮打粉,每天一勺,利气化痰帮心脏。

  每天吃1斤蔬果

  三是养脾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吃1斤。饮食有节,食不过饱,七分饱即可。吃杂不宜偏,尽可能吸收丰富的微量元素,广东人宜吃偏温的东西,少吃寒凉。动以养脾,邓老从50岁后就开始习“八段锦”,常摩腹也可改善肠胃,每天顺逆各50次。

  午间散步,采阳助肾

  四是养肾。午间散步,采阳助肾,早上6~10时的太阳有助于活血化瘀,下午4、5时的太阳有助于补钙。中医认为,精充则体健寿长,过度放纵欲望,易致肾精损耗,精神压力大,加速人体机能的衰竭,应多学习“乌龟的欲望”。

  在着装上,邓老主张追求舒适质朴,宜宽不宜紧。现在年轻人爱穿紧身装,太紧不通气,太闷易致真菌感染。还要重视足部和脐部的保暖,否则容易受寒邪的侵袭。

  一定要重视早餐

  应现场听众要求,邹旭也介绍了自己的养生经。在恩师养生经的基础上,他加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一定要重视早餐。我会在早餐里加入适量的牛肉、蛋和青菜。”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会在早上喝茶或喝适量的咖啡,保证一天的精神,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此外,邹旭强调,现代人要多与他人“吹水”(粤语“聊天”),不要吝啬语言沟通,“‘吹水’可多出汗,有助于脾胃的代谢。”

  如何调养痰湿体质养生

  粤人七成体质属“气虚、痰湿”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名句,不仅让荔枝,也让“岭南人”声名大响。一方水土一方人,岭南人也有着独特的体质特点,那就是痰湿者众。

  吴焕林教授指出,痰湿体质危害多,岭南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和多见病,称得上“百病皆由痰作祟”了。如何“制伏”痰湿,调养体质,名中医有高招。

  中医将人的体质区分为9种。气虚与痰湿体质,在岭南人里竟占比超过七成!

  吴焕林教授援引一项研究项目,该项目对广州地区6525例体检的人,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9种体质的分布居前位的是:气虚质(2635例)、痰湿质(2029例),分别占了40.38%、31.10%。

  到底岭南人“痰湿”从何来?

  吴焕林教授指出,岭南地区南濒海洋,北靠五岭,由于处于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交汇处,炎热潮湿,温高湿重。正是俗话说的“地土”,孕育着岭南人群特点包括:普遍多汗出、勤泳爱浴,喜欢吃生冷食物、鱼虾海鲜等多湿或滋腻之品。如是种种,正是岭南人群多痰湿的源头。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后天影响、脏腑失调,都是体质形成因素。世居岭南,遗传因素自然是本土岭南人痰湿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多食少动、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贪凉饮冷,居住潮湿、淋雨涉水,作息时间不规律、爱晚睡等等,是后天因素影响;而“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当肺失宣降,或脾失健运,或肾阳不足等等,导致脏腑失调,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形成痰湿。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