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15:14 来源:网友分享
在大城市中,外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互联网外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然而,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不卫生、不健康、服务差的外卖食品频频曝光。最近,媒体曝出,在有关部门的联合整治中,光是北京市海淀区就有30多个无证外卖商户被停业,而朝阳区像素小区“外卖村”的违规餐厅多达一百多家。
外卖的火热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需求”永远是一种食品能走红的根本原因。在大中城市,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没有足够时间买菜做饭,再加上很多工作场所没有食堂或食堂无法令人满意,都让外卖成为人们青睐的选择。
有了巨大的市场,自然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商家。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卫生和安全不能从外表判断,因此,价格、口味、营销渠道成为外卖食品最在乎的竞争方向,而卫生和安全常被商家忽视,因此,外卖食品先天存在“捣鬼”的空间。
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只能依靠规范管理,不好好做的企业必须要有机制将其淘汰。互联网外卖平台应是第一条防线。外卖平台类似一个卖场,应对入驻商家进行审查。当然,这种审查不是实地检测产品或监督生产,而是查验商家证照资质。平台没有义务保障入驻商家所售产品质量,但有责任排除证照不全的商家。
“有关部门”的监管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得不承认,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外卖服务增加了监管难度,但这不是放弃监管的借口。比如“外卖村”的那些违规餐饮,周围群众都知道,有关部门却听之任之。等到“集中整治”时,却能在一夜之间“战果辉煌”,这充分说明不是监管有困难,而是根本没想管。食品安全不该依靠“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来监管。监管,顾名思义是“监督” 和“管理”,只要在该部门辖区内生产和销售的食品,就必须获得主管部门的许可。没有获得许可,再合格的食品也必须取缔、处罚。
对消费者来说,需要记住的是,安全、卫生的食品需要合理的原料和人力成本才能生产出来,“贵”不意味着没问题,但太便宜一定存在问题。
目前,外卖市场还是群魔乱舞的时代。当监管部门负起责任,把治理从“专项”转为“日常”;当叫餐平台不再为了求多求大放任不良商家,外卖市场才能逐渐有序,大浪淘沙,剩下若干“外卖巨头”。到那时,监管变得容易,消费者才能叫到安全卫生、价格合理的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