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要以防治为主!!

2016-12-25 20:31 来源:网友分享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加大等等因素,突聋的发病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应引起大家重视。

  突聋原因有多种

  突聋患者发病前常有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刺激以及疲劳,饮酒,失眠,妊娠,环境、气压、温度改变等诱因。据报道,病因不下200种,在此仅将特发性病因分述如下:

  病毒感染患者发病前1个月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者中突聋发生率为8%-30%。通过血清学和病毒分离法已证实,能引起突聋的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Ⅲ型等,它们均可引起病毒性内淋巴性迷路炎,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病毒性神经元炎和神经节炎。患者感染病毒后,病毒大量增殖,与红细胞黏附,使血流滞缓和处于高凝状态,又因病毒可使血管内膜水肿,故甚易发生血管栓塞,导致内耳血运障碍,细胞坏死。

  内耳血管病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者,内耳血管更易发生痉挛和形成血栓。

  内耳窗膜破裂喷嚏、擤鼻、呕吐、排便、性交、大笑等或潜水和异常的飞行活动,可导致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除可引起内耳蜗窗、前庭窗膜破裂外,还可引起前庭膜、覆膜和内淋巴囊破裂,有潜在先天性内耳畸形者更易发生这些情况,并由此引起淋巴液离子紊乱和细胞中毒。梅尼埃病内淋巴液过多,亦可以造成蜗窗破裂而发生突聋。

  突聋的症状

  耳聋多在晚间或晨起时发生,数小时后发觉听力突然下降。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约有1/3病人听力在1―2周内可逐渐恢复,如一个月后听力仍不恢复,多遗留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只注意到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眩晕半数病人伴有眩晕,感到患耳侧旋转,重者有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主要症状是眩晕,易误诊为梅尼埃病。耳聋程度常与眩晕轻重呈正相关,一周内眩晕即可逐渐消失。

  其他例如耳堵塞感先于耳聋出现。

  预防为上策

  目前国内外治疗突聋方法很多,疗效多在75%左右。部分突聋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带来终身的遗憾,因此如何预防比如何治疗更重要,医学上强调“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预防突聋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有张有弛,避免过劳。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很多人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如果不是有意识的调整节奏,天长日久,难免出现问题,机器还需要定期保养,更何况人呢!忙里愉闲享受一下“慢生活”,不失为明智之举。

  2、调整心态,乐观向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之事,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显得至关重要。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内耳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耳聋。俗话说“气聋了”并非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时有发生的悲剧。

  3、定期查体,排除隐患。耳聋可以是耳部本身出现异常,也可能是全身其他部位疾病连累。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诸如糖尿病、甲低等都可能是潜在杀手。每年全面查体一次是十分必要的。

  4、强身健体,预防感冒。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好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由于部分突聋的发生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因此也要注意预防感冒。

  5、远离烟酒,平淡生活。

  6、起居有时,饮食定量。

扩展阅读:


一、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一)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二)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王淑春等对104例突聋患者作了脑血流图检查,发现突聋患者脑血管功能状态较正常人为差。

  (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血沉、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血清学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血糖、血脂、血氮和血清梅毒试验。

  (四)耳镜检查。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五)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六)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耳鼻喉科五官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