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15:26 来源:网友分享
昨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市民政局、市卫计委等主要负责人就《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进展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市65岁以上老人每年将获得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京冀周边将建设若干所与北京衔接的养老机构,便于跨区域养老。
健康管理
人:五百志愿者入户调查老年人健康
目前,本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达到297万,占户籍人口的22.3%,其中65岁老人达到204万。预计“十三五”末即2020年,全市老龄人口达到400万人。
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袁芳介绍,去年5月起,市人大开展了对全市范围内为期5个月的执法检查,发现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存在。一些原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被挪作他用,养老服务人才短缺,老旧小区楼房没有电梯,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等都迫切需要政府来研究。
2015年全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70余万。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目前全市正在组织22个第三方机构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以后将根据健康档案进行一对一上门服务,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内容。
物:本市每年新增1万张养老病床
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截至去年底本市共有12.3万张机构养老床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本市将计划按照每年1万张的速率增加养老床位,但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他表示,下一步政府部门主要是要完善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功能,有效解决空置现象。同时,相关部门将支持基层改造现有的敬老院,纳入到养老体系社会化运营中。
2015年全市已建设(含开工建设)养老照料中心154个,投入市级资金5720万元,对交付使用的96个养老照料中心开展短期托管、助餐、助浴、助医等10项重点服务内容进行扶持,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今年全市至少开工建设40个养老照料中心,并对已建成的养老照料中心提供支持。
对于跨区域养老的问题,李万钧说,去年已经在河北高碑店做了试点,一个30万平方米的养老设施已经封顶。这个养老机构接收北京的老人,机构就能享受到北京的各项养老补贴。据悉,河北省在北京周边的所有县市,都要建设一所与北京衔接的养老机构。
钱:养老设施建设引入保险、社会资金
市级财政直接支持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方面,2013年为6.8亿元,2014年为10.7亿元,2015年为11.9亿元,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占比依次为67%、72.3%、77%,资金额和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记者了解到,今年市级财政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有望达到15亿元左右。
财政投入也将随之有所调整,报告指出,本市将建立起与老年人口增长趋势联动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将增加东城、海淀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支持朝阳区先行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和规模化经营,研究对小微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实现功能、标识统一。
本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目前海淀区正在进行试点筹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一项政策性保险,海淀区已与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已公布的方案,海淀区居民18岁可以参保,等60岁以后,一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将享受上门照料、托老、康复、临终关怀等专业护理保险补贴。市人保局副巡视员徐仁忠表示,这项政策将尽快在全市进行推广。
同时,对于有房的老人,本市将支持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徐仁忠表示,北京保监局等单位将牵头制定全市统一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房屋抵押登记合同范本,建立“以房养老”抵押登记专项绿色通道,有望今年上半年开展试点。
权:52家委办局共建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老龄委共有52家委办局“一把手”或主要负责人定期召开“圆桌会议”。记者统计发现,新增了市市政市容委、市食药监管局、市科委、市金融局、北京保监局、市国资委、市中医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局九家单位。
记者注意到,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54项重点老龄工作中,有35项并非由民政局或老龄办牵头,占总数的65%。不少项目中,市民政局甚至没有出现在主责单位一栏中。例如,“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为老服务”主责单位是社会办、“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试点”主责单位是市卫生计生委、“保险业建设养老社区扶持政策”主责单位是市保监局。对此,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解决养老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共同努力、多措并举进行,更多单位的加入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更提高了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的效率。
“专业部门做专业的事情,目的是协同共建,为老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李红兵说,新增9家成员单位的老龄委基本覆盖了全部职能委办局,“希望把分散的手指头握在一起,成为建设老龄事业的拳头。”